流行性乙脑防控工作培训
古蔺县人民医院
防控形势
3气候条件、环境与生活习惯影响
防控形势严峻!
流行性乙脑基本知识
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 (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是由媒介昆虫传播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起病急,常累及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其症状轻重不一,从隐性感染、轻症脑膜炎到病情严重的重症脑炎,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直至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重型病例幸存者常留有明显的后遗症。
乙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理区域分布特点,多发生于蚊类大量孳生的夏秋季节。
一、致病性
乙脑病毒有明显的嗜神经特性,脑内接种小白鼠、猴、马、绵羊、山羊等动物均可引起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
在自然界,除了人和马可发生典型的脑炎症状外,许多动物虽然可被乙脑病毒感染而产生抗体和病毒血症但不出现症状,特别是猪。
二、抗原性和毒力
乙脑病毒的抗原性较稳定,较少变异,至今也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分离的病毒株之间也发现一定的抗原性和免疫性差异。
自然界乙脑病毒株的毒力则有明显差异。
重型:
发热,体温40℃以上;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很快进入昏迷,反复抽搐,病程约3周,愈后可留有后遗症。
极重型:
起病急骤,体温于1天~2天内上升至40℃以上,反复或持续性强烈抽搐,伴深昏迷,迅速出现脑疝及呼吸衰竭,病死率高,幸存者发生后遗症机率较高。
并发症:发生率9-10%,主要有支气管肺炎,褥疮等
后遗症:发生率7-20%,主要有神经系统,精神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等
预后:病死率3-10%,重症病例﹥15%
流行病学-传染源
猪(主要是仔猪)是乙脑最重要的传染源。
--猪数量多;
--感染后病毒血症期维持时间长;
--血液中病毒滴度高足以造成三带喙库蚊感染;
--猪的饲养时间短,幼仔出生率高而无免疫力,受蚊子叮咬后几乎100%受感染,且受感染时间比人早2~4周,即可构成猪→蚊→猪或人的传播环节。
乙脑培训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