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医院培训流脑、乙脑课件 PPT课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医院培训流脑、乙脑课件_PPT课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多见于冬春季,临床表现包括高热、头痛、呕吐、瘀点瘀斑和脑膜刺激症,严重者可有休克及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所引起的,经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特征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症状。重症病人可有呼吸循环衰竭,部分病人可留有后遗症,脑脊液清亮或微混。
概述
流行病学
疾病名称
传染源
传播方式
易感人群
流行特征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多见于冬春季
60%~70%隐性感染,30%上呼吸道感染和出血点型,典型流脑仅占1%。感染后终生免疫。
全年发病,以冬春为主,3~4月为高峰。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动物和人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国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
普遍易感,以隐性感染多见,成人多因隐性感染而免疫。
地域特征,严格的季节性, 80% ~ 90% 病例集中于 7 、 8 、 9 月份,老少均可发病, 10 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 80% 以上。
发病机制
上呼吸道
感染期
败血症期
脑膜炎期
局部炎症
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坏死、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出血点、瘀斑
流脑(普通型)
流脑(爆发型)
1 休克型
细菌繁殖内毒素 DIC 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
2 脑膜脑炎型
细菌繁殖内毒素脑血管痉挛、水肿、充血脑疝形成
小血管痉挛
微循环障碍
病毒(蚊虫叮咬) 人体病毒血症通过血脑屏障
中枢神经系统
乙脑
临床表现(流脑)
普通型
上呼吸道感染期
败血症期
脑膜炎期
恢复期
潜伏期1~10日,一般2~3日。
由于起病急、进展快、临床分
期常难以划分。
普通型为主,占流脑病人的90%
临床表现(流脑)
普通型
上呼吸道感染期
败血症期
脑膜炎期
恢复期
大多无症状、部分可有:
低热、咳嗽、咽喉疼痛、鼻咽黏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
容易误诊
鼻咽拭子培养阳性
临床表现(流脑)
普通型
上呼吸道感染期
败血症期
脑膜炎期
恢复期
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持续2-5天
发热、感染中毒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颅高压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脑膜刺激症:颈项强直、Brudzinski征(布氏征)和Kernig征阳性
脑炎症状:谵妄、抽搐、神志障碍
临床表现(流脑)
普通型
上呼吸道感染期
败血症期
脑膜炎期
恢复期
体温下降;
瘀点瘀斑消失或溃烂结痂愈合;
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脑实质损害征象好转;
临床表现(流脑)
暴发型

败血症休克型

脑膜脑炎型
混合型
多见于儿童。
起病急骤、病情凶猛,如不及时抢救可于24小时内死亡。

医院培训流脑、乙脑课件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012luyin
  • 文件大小575 KB
  • 时间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