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水体特性及水体中的物质循环
天然水体的特性 化学特性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与之接触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任何地方的水都来源于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都不是化学上的纯水。 天然水中的各种物质,离子之间还会发生许多物理、化学作用,诸如物质溶解与析出,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凝聚与胶溶、吸附与解析、气体溶入与逸出等,随时都在改变着水中物质组成及其含量,再加上水生生物的吸收、分解与排泄等生物作用,水中物质组成更加复杂与丰富。
生物学特性水中所有生物依其生态功能可分为三大类(1)生产者(2)消费者(3)分解者 生产者(1)水生高等植物 ①沉水植物整个植物体完全沉没在水下,鱼 一草、尹绿藻等 ②浮水植物浮在水面 ,只有叶片 浮于水面,菱等 、风叶莲、 水葫芦等 ③挺水植物茎叶大部分直立水面,如鸢尾、 芦苇等
(2)藻类:主要有浮游藻类和固着藻类两大类,例:硅、绿、蓝、甲、金、黄藻等。 上述生产者的共同特点就是含有叶绿素,每年在春、秋两季出现藻类生长繁殖高峰,如果水体营养物质很丰富(含大量氮、磷)往往在水中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对其它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2002年7月5日、梅梁湖
消费者 水中消费者指水生动物,包括:(1)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 桡足类(2)底栖动物:生活在水体底部的各种动物的总称(3)游泳动物:主要指各种鱼类
分解者 主要指细菌、真菌、病毒三类的微生物以及部分原生动物,这类生物的特点是身体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生长繁殖快、种类和数量多,分布广,其主要功能是分解所有水生动、植物残骸及其排泄物,使之转化为可供生产者重新利用的形态。
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初级生产者是指:生产者在阳光作用下进行光合作用,以无机物碳水化合物、氮、磷等为原料,生成有机物这个生产者就指初级生产者、初级生产者的生产过程。
次级生产过程:是指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者的初级生产物的同化过程。它表现为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
次级生产量:在单位时间内由于动物和微生物的生产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或所贮存的能量即为次级生产量。
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光合作用积累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 的初级能量,称初级生产;初级生 产积累能量的速率称为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的计算方法如下:一般是根据产氧量来进行计算, 光合作用大、产氧量大; 光合作用小,产氧量小;具体为:白瓶测24小时后的溶氧量 黑瓶测24小时后的溶氧量 初始瓶测当时的溶氧量
第二章 水体特性及水体中的物质循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