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实训指导五 冬小麦苗期形态识别及越冬前苗情诊断.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实训指导4 冬小麦苗期形态识别及越冬前苗情诊断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小麦苗的一般形态特征,分蘖习性、种类、着生部位及分蘖规律。
2、了解不同栽培条件对分蘖及苗情的影响。
3、初步掌握冬前苗情调查及分类的方法。
二、实验用具及材料
皮尺、钢卷尺、土铲、天平,标本区冬小麦
三、实验说明
1、小麦的幼苗各部位的识别
(1)根系小麦根系是纤维状须根系,由初生根(亦称胚根或种籽根)、次生根(亦称节根、不定根)组成。种籽萌发时首先长出一条主胚根,接着长出第一对和第二对侧胚根。第一片绿叶出现后基本停止形成。初生根的数目通常变动在3~7条之间,多见为5条。数量多少与种籽大小有关。初生根较细而坚韧、有分枝,垂直分布,入土较深,在良好旱地条件下常可达3~4m。
次生根着生在分蘖节上,通常伴随分蘖同时产生,每长出一个分蘖产生次生根1~2条。次生根较粗壮多根毛,下伸角度大,冬前主要集中分布在40cm土层中。
(2)叶片小麦的叶包括胚芽鞘(不完全叶、保护幼苗出土)、分蘖鞘(不完全叶、保护分蘖长出)、颖壳(变态叶、保护小穗及小花)和普通绿色营养叶等四种形态。习惯上称为叶的仅指绿色营养叶。叶由叶片、叶鞘、叶耳和叶舌组成。叶片是进行光合、呼吸、蒸腾的主要器官。叶鞘主要是加强茎秆强度、保护节间分生组织。叶舌能防止雨水和病虫侵入茎秆叶鞘间。叶舌因有白、绿、浅红、紫等颜色,可作为鉴定品种的标志。
(3)茎小麦的茎节数为7~14节。埋于地下的3~8节,包括地中茎及节间不伸长的分蘖节。地上部4~5节,多为5个伸长的节间。通常以第一节间最短,以上各节间逐渐加长,至穗下节间最长。粗度以基部第一节间较细。向上逐节间加粗,穗下节间又变细。茎节早在幼穗开始分化前,就伴随叶原基的分化而形成。节间的伸长称为拔节。由茎部节间开始向上逐节伸长,相邻两节间有重叠伸长期。地中茎(胚茎)由胚芽鞘着生节和主茎第一叶着生节之间伸长形成;有长、短、无之分;用于调节分蘖节离地表的深度。

分蘖是发生在分蘖节上的特殊分枝。能抽穗结实的称为有效分蘖,不能抽穗或抽穗不结实的称为无效分蘖。由于部分分蘖能抽穗结实形成产量,所以分蘖在小麦栽培中有着重要地位。分蘖的多少还是判断苗情的重要指标。
(1)分蘖发生规律小麦的分蘖由叶腋芽发育而成。每个叶腋都有一个叶腋芽,能否长成分蘖受诸多环境条件的影响。在良好的条件下,一株小麦能发生许多分蘖。
小麦各级分蘖发生的时间与主茎叶片的出现日期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称为:“叶蘖同伸”。在正常播种情况下,幼苗的主茎第四叶与第一个一级分蘖I同时出现,主茎第五叶与第二个一级分蘖Ⅱ同时出现。主茎第六叶与Ⅲ蘖同时出现,此时I蘖的Ip蘖也同时长出,当主茎第七叶长出时,与其同时出现的则有Ⅳ,I1、Ⅱp。主茎叶与一级蘖出现的蘖位对应呈N-3的规律,一级蘖或以后和各级蘖再产生的分蘖与其母蘖叶片的对应则呈N-2的规律。
(2)分蘖类型及田间诊断意义因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小麦分蘖的长相也不相同。综合分蘖类型可有下述四种。,分蘖节距地表较深,胚芽鞘叶腋芽一般发育不成分蘖。该类分蘖多出现在土壤肥力差、水肥条件不良、播种密度过密或播种太深的麦田。如果田间出现该类分蘖占绝大多数,应特别加强肥水的供应。

实训指导五 冬小麦苗期形态识别及越冬前苗情诊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