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之行对宗教思想的影响河西之行对宗教思想的影响_千里马论文河西之行对宗教思想的影响
高适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着多次从军边塞的经历,在其辞去封丘尉一职后,高适人哥舒翰幕,赴河西,这一阶段的生活对于高适影响很大,其间创作的诸多边塞诗作历来论者甚多,兹不赘述,仅就河西之行对高适宗教取向的影响加以简要分析。在宗教思想方面,高适在这一时期受哥舒翰影响,皈依佛教密宗。然而作为一名政治家诗人,高适有着坚定的儒家思想,其宗教现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通过分析高适河西之行对其宗教信仰的影响,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高适的宗教现及其人生信仰,进而对其思想和作品加以全面把握。
周勋初先生<高适年谱》言,天宝十二年“秋,(高适)受田良丘推荐,赴河西幕府谒哥舒翰,不遇;转至陇右,始为人幕之宾。”⑴”―78并于同年“崇佛,与哥舒翰等造《阿弥陀经>。”按曰:“哥舒翰崇奉佛教,常率部下共同举行迷信活动,此次合造《阿弥陀经>,必纠集高适参加。”⑴80 刘开扬先生也在其著作《高适诗集编年笺注》所附的年谱中指出,天宝十三年,高适在河西皈依佛教两种年谱虽然对高适入哥舒翰幕的时间判定稍有出人,但都认为高适在河西的时候开始信奉佛教。周勋初《高适年谱》进一步指出,高适在河西“皈依密宗”。“哥舒翰率河西节度幕下大小官员,请不空和尚行灌顶仪式,高适亦在其内。”“赵迁《大唐故大德赠司空大辨正广志不空三藏行状》:‘(天宝)十二载,敕令赴河、陇节度,御史大夫哥舒翰所请。十三载,到武威,住开元寺。节度已下,至于一命,皆受灌顶。士庶之类,数千人众,咸登道场。与僧弟子含光授五部法,次与今之功德使开府李元琼授五部灌顶,并授金刚界大曼荼罗。……十五载夏,奉诏还京,住大兴善寺。’《不空三藏表制集》卷四录飞锡《大广智三藏行碑>记载全同。按不空为北天竺籍(一说师子国籍)密宗高僧,与善无畏、金刚智合称‘开元三大士’。会为唐玄宗、肃宗、代宗行灌顶仪式,称国师,累官特进、试鸿胪卿、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肃国公、赠司空,食邑三千户,谥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上。此一宗派重巫术。所谓灌顶,即以清水灌洒受法人之头顶,谓可洗去无始以来固着于身心之无名烦恼垢秽,引出本生自性清净心,然后授以此宗之秘印(手势)、秘明(咒语)。此宗授婆罗门教影响甚大,而灌顶之事则原为古印度帝王即位及立太子之仪式。高适皈依此种落后教派,则与本身经历及所处环境有关。唐代文士多信佛,然大都崇奉禅宗,高适则皈依密宗,是其不同处"⑴86。从这一段论述中可以清楚得知,高适在河西期间受了灌顶之礼,皈依了佛教密宗。这一论断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同时,高适在这一时期游览了很多佛教景地,并在记游诗中流露出了自己的宗教取向。兹将两首代表性诗作全录如下:
塞口连浊河,辕门对山寺,宁知鞍马上,独有登临事?七级凌太清,千岩列苍翠。》摇方寓目,想像见深意,高兴殊未平,凉风飒然至。拔城阵云合,转旆胡星坠,大将何英灵,官军动天地。君怀生羽翼,本欲厚骐骥,欵段苦不前,青冥信难致,一歌阳春后,三叹终自愧。
((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迥登积石军多化塔圪中起,孤高宜上跻,铁冠雄赏眈,金界宠招携。空色在轩户,边声连鼓鼙,天寒万里北,地豁九州西。清兴揖才彦,峻风和端倪,始知阳春后,具物皆筌蹄。
((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屠之作;除了这两首诗外,高适在离开河西之后还作有<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同群公题中山寺>等诗,诗中“谈空忘外物,持戒
河西之行对宗教思想的影响河西之行对宗教思想的影响 千里马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