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数字长宁”学习“数字长宁”
近期,我随南京市第三期社区教育干部培训班参观学习了“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数字化学习社区先行区”上海长宁区社区学院。通过参观学习,我们真切感受到“数字长宁”给居民带来的“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人人皆学”的便利。截至目前,长宁区一体化数字学台实名注册并经常上网学习的市民超过10万人,网站总点击率超过600万;市民个人年最高总学时达1200小时,总学分达2500分。
深刻体会“数字长宁”经验丰富
“数字化”学习成了长宁拓展终身教育空间,扩大终身学习参与面的有效途径。他们的成功,我认为有如下几方面经验。
统筹协调,确保组织支撑。长宁区学习办作为“数字长宁”的领导机构,统筹协调区内各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形成了各方积极参与、优势互补联动的长宁区数字化学习领导体系。同时,各种组织系统构成“数字长宁”立体支撑,并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社区学校为骨干、居民教学点为基础的三级网络,数字化学习资源向社区传输,数字化学习方式在市民中推广。
构建网络,强化技术支撑。长宁区高度重视技术力量,将区街一体数字化学台纳入区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区学习办指导区社区学院成立了信息中心,组建了一支信息化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队伍,专门负责网站平台建设、软件开发、课程开发、技术服务等工作,为
“数字长宁”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共建共享,完善资源支撑。长宁区既引进了几百门社区教育网络课程,也积极探索自主开发数字化课程的途径和方法。长宁区已形成了引进和自建相结合的网络课程建设机制,《心理按摩》、《自助旅游》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区本网络课程已经投入使用,受到市民广泛欢迎。
加大宣传,提高知晓度。长宁区在当地报纸上连续多期刊登“数字长宁”的专题报道,介绍“数字长宁”一体化学台的主要功能、使用方法,推荐数字图书、网络课程、培训信息等数字化学习资源;各街镇在社区报上以专版的形式进行同步宣传;同时,还印发了10多万份数字化学习资源宣传资料。
发放学台开通以后,区学习办和社区学院向10个街镇分批发放了“长宁市民学习卡”,配套印发了在线学习问答,围绕注册、选课、在线测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他们还开发了强大的后台统计分析系统,积累了市民数字化学习的各类数据,如热门课程、最佳学习时段、日均学习时间等。
评优激励,激发学习热度。长宁区学习办鼓励学习者用学习成果换取再学习机会,向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奖杯、奖状,给优秀学员200个积点及200小时的学习卡充值奖励。实践证明,学习者的热情被充分激发起来了。
数字走进学习,提供市民终身学台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减少了学习者在大量网络信息中查找、搜索学习资源的麻烦。如东方信息苑、社区数字图书馆、社区学校等数字化学习站点功能的提升,将更多学习资源输送到市民身边,使市民可以超脱时空的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享用优质的学习资源。
数字走进生活,体现数字长宁惠民实效。长宁区通过“数字长宁”网的全覆盖,让每一位市民都可以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最佳的学习时段,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自主化学习。
数字走
感受“数字长宁” 学习“数字长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