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逆向物流
小组结构
组长:王娟
组员:范敏 刘明芳
康俊陈欣苗
朱星 罗雅丽
舒童 邱思雨
目录
汽车制造业逆向物流发展现状
汽车制造业逆向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汽车制造业逆向物流运作中的建议和对策
铃木汽车制造公司背景介绍
铃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的主要问题
铃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逆向物流运作的建议
结论与展望
汽车制造业逆向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对逆向物流展开了不同层面的探究,而企业也将逆向物流战略作为降低成本、增加顾客满意度、强化竞争优势的手段。汽车逆向物流是以顾客满意和环境保护为目的,而将汽车产品、资源和相关信息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回流的过程。它包括退回物流和废弃物物流两大部分。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和汽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差异,当汽车报废时,汽车内部各系统的零部件有些可以继续使用,有些经维修后仍可使用,绝大部分材料可以回收重新利用。为了减少资金的消耗,同时更好地保障生活和生产的正常秩序,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汽车工业再循环工程进行研究与实践。从现阶段我国报废汽车回收现状看,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我国目前的物流研究还是侧重于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配送的正向物流系统,对逆向物流的关注较少。事实证明,目前中国逆向物流尤其是汽车制造业逆向物流尚处于新形式下的探索阶段缺少研究,所以结合实例具体研究汽车制造业逆向物流十分重要。
汽车制造业逆向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1逆向物流意识淡薄
2逆向物流信息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系统的缺乏
3汽车制造业逆向物流运作复杂度高,费用昂贵
4缺少逆向物流网络
5基础薄弱,逆向物流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6培训和教育不足、人才缺乏。
1逆向物流意识淡薄
与汽车实施正向物流相比,汽车逆向物流的效益不能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这就导致企业高层对汽车逆向物流的重视不高,同时还认为逆向物流给企业带来时间和效益的损失,甚至有的高层认为企业没必要实施逆向物流。虽然有些汽车制造商因看到汽车逆向物流的短期效益或者在法律因素驱使下推出召回制度,但并非真心为顾客着想,只对某些小的汽车零部件进行免费更换,对汽车的真正安全隐患不加重视,制约了逆向物流战略的实际意义。
2逆向物流信息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系统的缺乏
由于逆向物流具备不确定性的特点,尤其是汽车逆向物流所涉及的零部件达上千至上万种之多,而且回收或退回汽车的来源地比较分散,不具有固定的回收地和来源地。并且数量也不确定,需求时间也不统一,这导致产品回收信息和再处理的信息非常不确定。虽然个别汽车企业实施了逆向物流信息系统,但由于逆向物流信息来源跨越不同企业,而多数企业尚未建立其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很难实现企业间的信息集成与共享,这些都增加了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难度。信息系统的缺乏成为制约汽车制造业逆向物流发展的一大障碍。
3汽车制造业逆向物流运作复杂度高,费用昂贵
汽车制造业生产技术的复杂性和对专业化程度要求之高是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在进行逆向物流时,其工序和产品的种类多,物流数据的信息量非常大。同时不确定性也导致规模效应难以发挥,物流成本偏高。由于废旧汽车损毁程度不同,回收汽车通常需要进行人工检测、判断和处理,大部分零件不能利用机械化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操作,不仅极大地增加了人工费用,也导致处理效率低下。
4缺少逆向物流网络
虽然绝大部分汽车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设施,但是当前汽车逆向物流服务仍处于分散、割裂。封闭和无序竞争。目前我国没有全国性的回收网络,只有分散的、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加工网络。由于缺乏报废零部件回收体系,正规回收再制造企业缺乏稳定的废旧物资供应,导致回收利用生产线“吃不饱”,企业无法获得规模效应。
5基础薄弱,逆向物流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从理论到实践仅20年左右时间,加上公众认识有偏见以及投资不足等原因,导致我国汽车制造业逆向物流基础薄弱,供给能力缺口很大,产业规模总量偏小。例如:我国的汽车报废回收仅仅定位在物资的回收上,因此汽车回收拆散企业存在报废汽车的回收率低、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同时我国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具有数量多、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专用设备少等特点,对报废车辆的拆解处理,目前仍沿用手工作业、粗放式的拆解方法,基本不具备拆解过程的污染控制手段及设备。目前汽车再制造已实现的市场销售额不足10亿元,远远没有达到应有规模状态,不能满足汽车报废处理的需要。
汽车制造业逆向物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