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网络谣言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与对策分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网络谣言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摘要:以社交网络、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为大学生求职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与此伴随着网络谣言传播事件多发,网络谣言影响着大学生求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就业指导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自律与社会监督并重,才能破除网络谣言对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求职的危害,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说服力。
关键词:网络谣言新媒体大学生就业
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就业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获取求职信息的时候具有很多优势,但获取得职业信息同样具有很大的弊端。特别是进入毕业季,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不断放大,涉及求职的网络谣言增多,网上流传了所谓“武汉大三女生求职时被割肾”、“海南支教女学生被灌醉轮奸”等信息,但经公安部门查证均属编造的网络谣言。

2014年1月,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大学生作为2013年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同时互联网普及率在学生群体中也处于高位。企业通过新媒体发布招聘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反馈,真正实现了快速、高效。冯嘉雪在《新媒体――招聘新利器》(《中国新时代》,2012年第3期)提到,调查数据显示,%的企业人力资源部使用过
“微招聘”这种新媒体招聘方式。微博、QQ、微信等作为求职过程中有效沟通平台,但也为不良网络谣言的在校园的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27万人。这是继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3年后,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毕业生该如何从网上鱼龙混杂的就业信息中去伪存真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称: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00件微博热点舆情案例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1/3。近年来,一些传媒在宣传和报道中的低俗之风愈演愈烈,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一些以求职毕业生的负面形象为噱头,一味追求点击率,想尽办法揭秘、抹黑大学生求职过程,如将代孕学生、女生性感求职等黑暗面问题曝光,从而引发错误联想,如2013年8月被刑拘的网络推手“秦火火”曾制造诋毁雷锋等谣言,甚至使用淫秽手段对多位欲出名女孩进行色情包装,“无底线”暴露车模、“干爹为其砸重金炫富”的模特等均是他们“引以为豪”的“杰作”。这些网络谣言通过新媒体作用于大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直接影响大学生求职的价值取向。误导了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他们的求职价值观充斥了不需要经过努力,就可一夜暴富幻想。这也为传销在大学生群体中死灰复燃提供了“温床”。

百度百科对网络谣言的定义为:“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
”在自媒体时代,每个网民都能够轻易地通过“关注”与“被关注”的用户关系,完成信息的获取、生产、分享和传播。这种信息发布门槛的降低、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使虚假信息混杂其中难以辨别,混淆了大学生的视线,甚至引发了群体性恐慌。如网络推手“立二拆四”所策划的“别针换别墅”事件,通过自导的网络剧扩散,继而引起网民的关注,“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交换将价值为零变

网络谣言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xydx66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