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自媒体时代的实验探险家
5年前,时任央视《对话》、《经济与法》等节目制片人的罗振宇就开始筹划“单干”。2012年,优酷、土豆合并,中国出现了市场份额第一的视频网站。这一年,佳能出了一款叫5DMARK3的相机,可以拍摄成本较低、品质高端的视频。也是在这一年,罗振宇遇到了申音,这位《创业家》杂志的前主编,他辞职创建了NTA创新传播机构,以媒体人敏锐的嗅觉开始探索社会化媒体营销的道路。
2012年12月21日,《罗辑思维》开播,罗振宇开讲的第一课是《末日启示,向死而生》。一年后,这档视频脱口秀节目在优酷上的点击量已经突破一亿,单集的平均点击量超过百万,而《罗辑思维》的微信公众平台上的订阅量也突破百万。
这是罗振宇想象了许多年的场景:依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U盘式的手艺人”――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写作。最关键的是,《罗辑思维》在商业上的前途慢慢展开。“我和申音是一定要想清楚这个事的商业模式,一定要挣到钱。只有挣到钱才能让传统媒体人的突围看到信心,因为没有赚到钱就没有说服力。”
脱口秀背后的逻辑
和优酷的另一档王牌自制节目《晓说》一样,《罗辑思维》成本极低――一两个工作人员和一个主持人,一档趣味性十足的节目就可以制作。罗振宇坚持摒弃视觉上的花哨,“因为这会封闭内容在其他方面的二次传播,比如转化成音频。你会丧失一大部分受众。
”
《为泡妞成功而读书》、《剩女照亮未来》、《逃离北上广的另类解读》、《你的女神你不懂》……这些看上去难登大雅之堂的“思维”课程都是罗振宇节目的标题,虽然另类,却吸引着大量的用户点击观看。
在微博上,经常会有粉丝给罗振宇留言。某位网友曾说,“听罗振宇的节目过瘾,不仅讲得平实,他还会推荐好多书。希望中国这类脱口秀越来越多,给我这样的没思想又懒惰的人灌输点思想。”
罗振宇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因为信息流通的海量性,文字已经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信任的人来告诉他们知识的内容点。
在节目里,罗振宇拥有清晰的人格魅力。“清晰的人格,带来吸附。”罗振宇说。
每天早上6点,他都会准时发出一段语音给微信公众账号的粉丝。可能是一段读后感,也可能是一个小段子。他强迫自己每天早起,和全国粉丝抢占上厕所的时间。
社群的力量
很多时候,罗振宇都不喜欢粉丝这个词,他在去年围绕节目做一个知识人社群,称之为一个实验。在合伙人申音的帮助下,《罗辑思维》去年8月卖了一次会员号。“我们想看一下这种知识型的社群的聚集力能有多大。”出乎意料,仅5个小时,罗振宇卖了5500个号。这让他更加大胆,准备第二批开放更多的会员号出去。
像探险家一样,他开始不断地探索这个社群的力量。他做的第一个小实验就是发
“罗利”――我会告诉外界我们有一个社群,谁愿意白送我们东西。结果就有无数的人愿意送我们东西,比如京东商城、乐蜂网都送我们购物卡,有值钱的不值钱的,便宜的可能是一本书,贵的比如有人送了我们10台3D打印机。于是《罗辑思维》每周都在发,叫“罗辑思维福利”,简称“罗利”。
罗振宇觉得这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旦一群人聚集起来,他们就会产生‘占便宜’的能力,这就是商业利益的来源。最简单比如做团购,我们都可以做得成,因为我有10万会员,这本来就是商业模式。”
第一个实验成功后,罗振宇又做了第二个实验――通过
罗振宇:自媒体时代的实验探险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