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的悲剧形象分析
《寒夜》 这部作品,在白色战栗的年代,如同泣血的呻吟,
作者不高声呐喊,而是似有若无的旁观介入,好像一个冷静的
看客,在一旁撕扯着人世间所有的龌龊、残忍。
《寒夜》 是巴金于 1944 年创作的, 是一部充满着浓郁悲剧色
彩的小说, 叙述了主人公汪文宣一家的悲剧,可以说这既是中
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本文剖析了
造成这个家庭悲剧的种种矛盾,指出其根本原因正是当时的社
会制度; 并分析了以婆母和曾树生为代表的两种中国女性形象,
从而反映两种不同的文化冲突;最后探讨了作品“掘发人心”
的艺术魅力。 关于《寒夜》的悲剧内涵,前人已从社会、文化、
性格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深有力的挖掘。 有的研究者认为 《寒夜》
的悲剧是消耗性结构的悲剧,其悲剧的实质在于家庭结构中善
善相加不是善,好好相加不是好,最终导致“好人的悲剧” ;有
的则认为其悲剧内涵在于人物独立人格的缺失。本文将这一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悲剧作品臵于“女性主体意识”觉醒这
样一个广泛而深刻的时代命题之下加以考察,从女性经济地位
的独立、女性精神上的独立以及女性意识的萌动等三个层面阐
述女主人公曾树生主体意识觉醒的具体表现;并通过女性生存
困境的探讨进一步揭示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从中透视出作品
的深层悲剧内涵。
1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汪文宣本身就是一个悲
剧的开始。 他是“五四”后新青年的代表,有着崇高的理想,
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的理想像肥皂泡似的破灭了。尤其是
战争的到来,给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也改变了他的命运。于是,他痛苦着、挣扎着、与社会抗争着。
母亲与妻子的矛盾使他更为痛苦,由于汪文宣软弱的性格,面
对他深爱的两个女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实行“苦肉计”,骂自
己,打自己,用自虐来获得母亲和妻子的同情,以维系这个家
庭的存在和安宁。虽然他没有给妻子和母亲带来幸福和欢乐,
但他对母亲和妻子的关怀体贴却是真心的。在他生命的最后时
刻还亲笔写下了“我愿她幸福”的遗言。正如他的妻子树生所
说:“他是一个善良而懦弱的丈夫。”他一再恪守尊严而不用
妻子寄来的一分钱,从他内心很渴望妻子回来并以此来向她证
明:“我是有骨气的!”但当他接到妻子要跟他断绝夫妻关系
的信后,精神上的支柱轰然坍塌,母亲取钱维持家计和他的生
命,却使他仅有的尊严也丧失了,在锣鼓喧天的一天他死了。
爱终不能爱,恨亦不能恨,他无力摆脱艰难的处境与不平的命
运抗争,也就只能采取消极的人生态度,委曲求全、懦弱,甚
至不惜泯灭自己的人格,牺牲自己的生命,舍弃个人的理想、
幸福、爱情,而残酷的现实社会能回 报他的也只能是死亡。
与汪文宣的性格和对待命运的态度显然不同的是 ,曾树生却
是那种生命力饱满丰盈的女性。她热情开朗、聪慧美丽,对生
2
活有所渴望。喜欢追求物质享受,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虚
荣心。她怀着崇高理想步入社会,战争、艰难的生活使她理想
破灭。但她与丈夫对待命运的态度是不同的,她没有消极地顺
从忍受,甚至萎缩个性,牺牲幸福以求生存。而是不甘屈服,
努力抗争,在社会上取得自己相应的位臵。巴金在评价曾树生
时曾说:“她从来就是不曾为改变生活进行过斗争,她那些追
《寒夜》的悲剧形象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