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怀祝《西厢记》中,当崔莺莺、张生这两位自由恋爱的“明星”被封建保守势力的代表老夫人严防死守之时,红娘就是促使这场自由恋爱圆满胜利的重要推手、不可小觑的配角。本文拟以《长亭送别》为例,探析红娘这个人物形象的微妙作用,并探求其在小说、戏剧教学方面的启示。《长亭送别》是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节选,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但是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崔莺莺与张生的凄美送别, 认为对红娘的描写主要集中于 《拷红》 剧本中,而忘却了她这个配角的重大意义。事实上,在这一折中,红娘更多地行使着自己奴婢的职责,服侍小姐进食,把酒。纵观整个剧本,红娘也只是讲了三句话: “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 “姐姐不曾吃早饭, 饮一口儿汤水。 ”“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 ”但就是这三句话却透露出丰厚的信息,值得考究。一是表露出红娘是个关心小姐的侍女。事实上,全剧开篇之时,作者就借助老妇人之口道明了红娘的身份, “又有个小妮子,是自幼伏侍孩儿的,唤作红娘。 ”自幼与崔莺莺一起生活,这两人的感情可谓情同手足, 红娘私下也常称崔莺莺为姐姐。 “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 表明红娘细腻地发现了小姐起居上的变化,她今天竟然没有“对镜贴花黄” ,梳妆打扮。 “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 ”则透露出红娘在担心小姐挨饿,希望小姐进食。所以,从这两句中可看出红娘绝对是真心关心崔莺莺生活起居的细心、尽职的侍女。但是,如果仅仅这样,红娘的形象意义就偏狭了。二是表露出红娘是个懂得风情的女伴。正如李白在《代别情人》诗中所言: “我悦子容艳,子倾我文章。”张生、 崔莺莺的恋爱是典型的才子佳人之爱, 身为莺莺的贴身丫鬟, 红娘也是懂得这种唯美爱情的。 在《西厢记》 第四本第二折中, 红娘就有个真情表白: “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 一个通彻三教九流, 一个晓尽描鸾刺绣。 ”对于他们的真爱, 红娘是逐渐被感化的。原初,她是领受家里最高统治者老夫人之命侍候小姐,但同时也是小姐行踪的监视者、管制者。但是在小姐遇到真爱、老妇人出尔反尔的违背婚约之后,红娘变成了这场真爱的使者、牵线人和助推者。当红娘惊奇地说出: “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莺莺的反应是“你那知我的心里呵?”表面看,这真是红娘不识小姐愁情别绪,但细加分析,会有大收获。作为贴身丫鬟,红娘不可能不在每日小姐起身之时为其梳妆打扮,因为这是她的份内工作。因此,不可能在送别筵席之上才发现这个变化。细心的读者应该能发现旦、末、红这三个角色是一起登上舞台的,王实甫的这一安排是别有匠心的。正是在红娘的这一句话之后,莺莺才自然地道出与张生离别之前自己的悲愁情状 “有甚么心情花儿、 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 ,更是抒发出浓浓、深厚的苦闷之情“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 红娘是在给张生一个重大提醒, 小姐对他的爱是真的、 纯的、 深的、 苦的, 为了这次不可阻挡的离别, 小姐是愁情满怀、 昏昏欲绝,希望张生好好珍惜这份情谊,不忘莺莺这位俏佳人。再来分析红娘的另一句话 “姐姐不曾吃早饭, 饮一口儿汤水。 ”听闻红娘之语, 莺莺叹道:“甚么汤水咽得下! ”在她的眼里,酒白泠泠似水,恰似自己的相思之泪。眼前的饭食难以下咽,因为“恨塞满愁肠胃” 。再次因为红娘的助推,小姐的恨与愁自然而浓浓地展现在
《长亭送别》红娘形象探微及教学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