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即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却脱口而出、自然浑成,意境也更加雄浑壮阔。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但却丝毫不露痕迹。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这首诗是五言律诗,按照律诗的格律,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这一联是流水对,一气呵成、自然流畅。(流水对是说上句的意思没说完,像流水一样,得流下去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意思。流水是一种比喻。)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怜”,爱怜。“滋”,沾湿。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更加爱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沾湿了披在身上的衣服。这就把彻夜难眠的情境形象传神地描绘出来。这一联对仗工整,描绘细致。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进一步抒写了对友人的一片深情。“不堪”,不能。“盈手”,满手、一满把。“佳期”,重逢之期、欢会之期。我不能捧一把月光赠给远方的友人,只希望能在梦中与你重相聚。这里暗用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诗意,并且进一步升发,表现出绵绵不尽的情思。
这首诗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挚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明月之意象】
本诗的首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当此景象,有情人岂能无动于衷!分别天涯的多情之人睹月思人,寄相思于月色,却不堪“盈手”,只能“还寝梦佳期”,在梦里与亲友相会了。全诗以月为纽带,寄托了相思之情。
1、思乡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2、怀友之情。如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哲思。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李白《把酒问天》“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避世。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如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赏析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谏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