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爱为什么让人们甘愿做炮灰.docx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有时, 我们会甘愿做一个人的炮灰, 觉得那样才有爱一个人的感觉 ; 有时, 我们会要求别
人做自己的炮灰,以此来证明这个人的确爱自己。
对于总是在奉献的羔羊, 我们会有意无意地推动它走向这样一个结局: 彻底为自己献身。
否则,便只有我们为它献身,因为它此前的奉献是如此之重,我们已无法承担。
所以, 在小说、 电影和电视中, 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局面 —勇于献身者, 最后的结局
常是彻底献身。
在我看来,第一流的小说必须具备一个特质:情感的真实。
具备这一特质后,一部小说的情节不管多曲折、奇幻,甚至荒诞,读起来都不会有堵塞
感。
因而,钱锺书的《围城》未被我列入第一流的小说,因为小说中一些关键情节的推进缺
乏情感的真实。譬如局部的真理 ( 小说中一位女性人物 ) 勾引方鸿渐、唐晓芙爱上方鸿渐和方
鸿渐爱上孙柔嘉,这几个情节中的情感描绘都缺乏真实感,让我觉得相当突兀。
相比之下,美裔阿富汗人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就具备情感的真实这一特质。
这部小说讲的是两个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尔是少爷,而小他 1 岁的、天生便是兔唇
的哈桑是仆人。他们都失去了妈妈,阿米尔的妈妈生阿米尔时死于难产,哈桑的妈妈则在哈
桑出生几天后跟一群江湖艺人私奔了。这两个男孩吃一个奶妈的奶长大,拥有似乎牢不可破
的情谊。 然而,当哈桑为捍卫阿米尔的荣誉而被人凌辱时, 阿米尔却选择了逃避。 不仅如此,
阿米尔还设计将哈桑驱逐出自己家门。后来,已移居美国并成为知名小说家的阿米尔接到一
个电话,电话那边是阿米尔父亲的好友拉辛汗。他说哈桑已死,他要阿米尔回阿富汗,要他
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从战乱中的阿富汗带出来,不仅是因为他以前辜负了哈桑,还因为哈桑
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弟弟
在胡赛尼的这部小说中,高潮一个接一个,但不管情节多么令人震惊,它们似乎都是可
信的,因为伴随着的细致的心理描写会令你感觉到这一切的发生仿佛都是必然。
例如,小说末尾的一个高潮 ——11 岁的索拉博的自杀。这看似离奇,但假若
你沉到索拉博的世界里,站在他的角度上,想象你便是他,你便会明白,自杀是这个遭受了
太多磨难的小男孩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忠诚的爱 —你就要甘愿做我的炮灰
决定为《追风筝的人》写一篇书评前,我在豆瓣网上读了大量书评,看到了大多数书评
都在赞誉哈桑的单纯、忠诚、纯良和正直。
或许,许多人会感动于小说第一页的一句话 —哈桑从未拒绝我任何事情。
听上去,这是多么忠诚的爱。
然而,当我读到这句话时,却痛苦起来。我讨厌这个句子,以及这个句子中对哈桑这种
情感的赞誉。
因为, 这让我想起最近常在我脑海盘旋的一个词 —爱的炮灰。 有时, 我们会甘愿做
一个人的炮灰, 觉得那样才有爱一个人的感觉 ; 有时, 我们会要求别人做自己的炮灰, 以此来
证明这个人的确爱自己。
当阿米尔抑或作者在怀念哈桑从未拒绝我任何事情时,其实就是在渴望哈桑做自己的炮
灰。
阿米尔少年时的确有这样的渴望,他和哈桑有过以下一段对话:
我( 哈桑 ) 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你。
真的吗 ?你会那样做 ?
做什么 ?
如果我让你吃泥巴,你会吃吗 ?
如果你要求,我会的。不过我怀疑,你是否会让我这么做。你

爱为什么让人们甘愿做炮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