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春考试题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16分)
①近年来,“山寨”一词异军突起,很快席卷全国。对山寨现象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②反对的一方认为:山寨行为就是仿冒、造假、盗版、侵权,会破坏创新者的权利,无助于中国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无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③支持的一方认为:多数山寨产品并不违反现行法律,山寨产品受到社会广泛欢迎,说明它能适应中国广大下层消费者的需要,有存在的合理性。
④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上述观点和见解,都是以承认现行秩序、规则乃至法律的正当性为前提的,但是,这个前提是可以讨论的。
⑤不可否认,当今世上现行的许多有关物质产品、非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规则、法律等,大多是西方强国依据其道德、价值、利益制订的。这些规则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逐渐形成的。实际上,这些规则并不都是绝对正确的。在某种意义上,“山寨”就是不承认这些规则,要打破这些规则,所以,预设立场地认为现行秩序不可破坏,现有规则一切正确,恐怕失之偏颇。
⑥西方国家往往能够轻易地压低物质生产的价值,而提升无形资产的价值,依靠技术、设计、品牌、标准大赚其钱,这是与全球化时代文化、影响力、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等强势软实力相辅相成的。发达国家依靠其控制的强势媒体,在全球化时代,能将其产品与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国家的城市和乡村,依靠其影视、网络、体育、服饰等文化消费,不断在全世界复制同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不断吸引和诱惑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使其对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等趋之若鹜。这就是今天不尽合理的现实,也正是“山寨”的经济、文化与社会背景。
⑦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不必去争议这种经济、文化与社会现实合理不合理,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可能不理会一切现有的秩序和规则,在中国实行“山寨”规则呢?不行!这既无道德基础,也无现实可能。从道德基础来说,我们不能说这些规则完全就是保护强者、保护先来者的利益,这些规则是不在断的制度演进与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这些规则本身,也具有重要的保护创造、鼓励创新的积极意义,符合人类的普遍价值。从现实可行性来说,如果排斥这些通行的规则,我们就会自闭于世界,就无法与世界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
。(6分)
⑤段中,作者认为“现有规则”“并不都是绝对正确的”,第⑦段中又认为打破这些规则,在中国实行“山寨”规则,“既无道德基础,也无现实可能”,作者的论述是否严谨?请结合文本加以评价。(5分)
,推断作者对待“现有规则”的态度。(5分)
(四)(16分)
12.(6分)答案要点:文章针对人们对山寨现象的不同看法,分析了现有规则产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2分),分析了现有规则的价值和意义(2分),及排斥现有规则的后果(2分)。
13.(5分)答案示例:作者的论述是严谨的。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述,作者使用了“并不都是”来作部分否定,段中说“许多”这类规则是由大国制定的,也没有作绝对的全称判断,所以文章虽然在第⑦段中肯定现行规则的道德和现实的价值和意义,但论述仍是严谨的。
评分说明:按结合文末对所作判断的阐述的合理、全面程度给分,给满5分为止。仅对严谨与否作判断不给分。
14.(5分)答案要点:我们既要承认现有的秩序和规则,积极参与其中(2分),更要在参与规则中
春考议论性文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