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恶丝虫
摘要:犬恶丝虫是通过蚊子传播给犬类的一种血液寄生虫,成虫通常寄生于犬的右心室、肺动脉内,导致患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遭受损害。犬恶丝虫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防治该病主要有药物防治、手术治疗等措施。加强犬舍内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止蚊虫孳生,是预防本病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 犬恶丝虫病理诊断预防治疗
犬恶丝虫病不仅严重威胁养犬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根据犬恶丝虫的生活史,了解它的致病机理,做到有效地预防。同时,根据犬恶丝虫病的感染症状,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
形态特征
犬恶丝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有尾感器亚纲,丝虫目,丝虫科,恶丝虫属。犬恶丝虫成虫细长,呈乳白色线状。头部圆形,口部无唇瓣,周围有6个小乳突。食道短,分为两部分。雄虫后端旋曲,尾钝圆,具窄的尾翼,并有较大的肛前乳突4对和较小肛后乳突3对。交合刺大小不一,不具导刺带。雌虫体长250-310 mm,-,尾端钝圆, ,位于食道的后缘。雌虫可产出无鞘或有鞘的微丝蚴。微丝蚴在血液中不具鞘, 体细长[1]。
生活史
犬恶丝虫的生活周期包括微丝蚴(L1- L5)和成虫两大阶段。犬恶丝虫的微丝蚴由雌虫产出后,长期游离于血液中,当其中间宿主(传播媒介)蚊叮咬含微丝蚴的犬等动物时, 微丝蚴随血液进入蚊的体内, 到达胃部,后移行至马氏管,在其内发育为第3期微丝蚴(L3),即感染性幼虫, 后移行到蚊的头部, 并继续发育。当中间宿主叮咬犬等动物时, 感染性幼虫经蚊的头部,由喙逸出至终末宿主的皮肤表面, 顺着蚊子叮咬动物时形成的伤口进入终末宿主的体内。幼虫在其体内移行, 先后经过皮下组织、浆膜、脂肪组织以及肌肉组织, 最后侵入静脉血管, 经血液循环到达右心室和肺动脉。感染性幼虫在犬、猫等动物体内发育
6-7个月后即可成熟, 成虫在宿主体内可存活5-7年, 感染数量从1-250条不等[1]。
3 生长影响因素
温度和湿度对虫体的发育起到了重要作用。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犬恶丝虫的发育, 当环境温度偏低时犬恶丝虫的幼虫发育速度变慢或者停止发育。据2005年美国心丝虫协会( American Heartworm Society) 发布的关于防治犬恶丝虫的指南显示: 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确保传播媒介蚊子的数量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从而使虫体能够正常地进行发育循环;同时,微丝蚴发育的下限温度为14 ,当环境温度低于该温度时微丝蚴便停止发育;在日均温度超过18时,其在蚊子体内发育成感染性幼虫(L3)需要大约1月的时间; 在日均温度超过27时, 其在蚊子体内发育成感染性幼虫仅需要大约10-15天[1]。
4 感染症状
感染恶丝虫的犬初期多数没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犬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等, 偶有咳嗽, 运动时加重, 易疲劳; 随后心悸亢进, 脉细弱有间歇, 并出现心内杂音。肝区触诊疼痛,肝脏肿大;病情恶化后, 患犬发生心因性恶病质, 右心功能衰竭导致腹水,严重时出现持续性的咳嗽、呼吸困难,甚至咳血。临床可检出血红蛋白尿和血小板减少症。病程长的患犬肺原性心脏病十分明显。最终全身衰弱或虚脱死亡。患犬常伴发以瘙痒和倾向破溃的多发性灶状结节为特征的皮肤病[2]。
5 地理分布
该病主要分布在世界范围内的温带和热带,
犬恶丝虫供参考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