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页
魏明伦,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童年失学,九岁唱戏。著名川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先后写作《易胆大》《变脸》
《巴山秀才》(合作)、《岁岁重阳》(合作)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剧本。
1987年新华社《半月谈》公布魏明伦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1988年被天津《艺术家》评选为中国艺术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1993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上,被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等学术机构联合推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界四大怪杰之一。
返回主页
导航栏
川剧是众多戏曲剧种之一。变脸,是四川地方剧种川剧的表演绝活,产生于30年代,最早用于传统的折子戏《归正楼》,戏中一名叫贝容的侠客为了救人方便,变脸数张,从此这种新奇的表演方式就延续下来哦。川剧的“变脸”被称为“”国宝、绝活、奇观,在传统家庭里,这种绝技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
返回主页
导航栏
变脸是川剧表演艺术的特殊技巧之一,它是戏剧化的艺术性和技巧性高度结合的产物。变脸的方法大体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
抹脸: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就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
川剧变脸
导航栏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
扯脸: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张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根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随着表演的需要,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再一张一张地扯下来。
导航栏
川剧剧本《变脸》是作者于1997年,根据他先前创作的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改编而成的。故事的时代背景是我国上世纪20年代,人物活动的地点是当时的川江沿岸一带。
《变脸》全剧共六场,本文节选自第二场。
返回主页
导航栏
川剧剧本《变脸》是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写于1997年的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二场。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体现了作者戏曲创作的深邃的人文思想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导航栏
糍粑( )
打鼾( )
盘缠( )
鹭鸶( )
睡眼惺忪( )
cí bā
hān
pán chan
lù sī
xīng sōng
阴霾( )
mái
怡然自得( )
yí
蹑手蹑脚( )
niè
导航栏
揩( )
楷( )
偕( )
揩汗、把椅子揩干净
kāi
楷书、小楷、正楷、楷模
kǎi
xié
偕行、白头偕老
谐( )
谐音、谐调、和谐
xié
抠( )
呕( )
枢( )
抠字眼儿、抠门儿
kōu
呕吐、作呕、呕心沥血
ǒu
shū
中枢、交通枢纽
讴( )
讴歌
ōu
导航栏
蒿( )
hāo
蒿子
篙( )
篙子、竹篙、船篙
gāo
惨( )
掺( )
惨痛、悲惨、凄惨
cǎn
chān
掺兑、掺杂
渗( )
渗出、渗入、渗透
shèn
导航栏
变脸bl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