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藏传佛教对藏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精选).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青海社会科学》 1 9 9 1 年第 6 期
藏传佛教对藏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
杨莲
宗教是历史的产物,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它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认识

及实践活动, 并在文化、思维等诸多方面烙下印痕在藏族文化秩序还很薄弱时, 佛教便如油

浸纸, 渗透到了藏族社会的各个角落, 不仅强烈地影响了藏族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
、。
而且同样强烈地影响其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决定了藏民族文化及心理素质正因为如此,

藏族的审美创造处处弥散着佛雾法气, 折射出奇异的神佛灵光
对于基本上全民信教的藏族人来说, 几个世纪以来, 佛教教义作为至高无_ 匕的信仰深深

占据和支配着人们的心灵, 影响着藏民族对世界及人生的审美观照
、、
1 佛教把悟“空”的神秘体验视为极至境界, 它使藏民族在对世界人生的观照上,

把一种超凡脱俗的圣洁、空灵视为美的理想境界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苦空观, “缘起性空”是藏传佛教对一切事物的根本看法, 它被黄教
。、
创始人宗喀巴视为佛教教义的“心要”佛教认为诸法实相就是空, 即一切现象存在都是
空的, 但这“空”并不是本体之空, 而是指没有质的规定性和独立性, 没有绝对常住的实
体, 事物不过是因缘聚合的结果, 都是此生彼生, 此灭彼灭的相互依存关系, 处在不停地流

动变化之中从此出发, 佛教把世界及人生导向了虚无, 宇宙的一切都是无自性而变动不
、、
居的, 人生也同样的虚幻不实, 只不过是一个生老病、死、业报轮回的苦海。要摆脱人
生的痛苦和烦恼, 就要追求“觉”、“悟”, 这种觉悟乃是引导人们悟“空”, 即通过种种
宗教修持, 破“法执”( 坚执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我执”( 坚执自我的客观存在) ,
克服人性的种种欲望和诱惑, 领悟大干世界及人生的“真实”。信徒就是在意念高度集中、
、、
专注一境中, 超越现实超越本体生命, 达到意识的扩张高扬, 产生对臆想中佛界的认同

感受, 体验一种不生不死大休大息的永恒意味, 达到超凡入圣、与佛同一的极至境界。
佛教的这种说教, 深深地影响了藏民族对世界、人生的认识观照, 往往把生存的物质世
、。
界视为生命轮回中的一个暂时栖息地, 把世俗的个性的东西看作是虚幻不实的身外之物
.
人生的美就是达到一种内心的修炼, 使精神上升到一种深邃境界, 他们向往、追求的是内心
、、、、
的和谐虚静并将心灵所能达到的一种超然圣洁空灵看作人生修炼的目标。他们善于
、、
以纷杂定于一燥动归于静的特殊心态去体验自然人生、享受一种超凡脱俗的愉悦宁静,
、、
而那种最大心灵空间情意跃动所产生的超凡入圣清静无染神人合一的神秘体验, 便被藏
族视为美的理想境界。
2 、佛教在人格美上的特定引导, 形成了藏民族审美意识中理想人格的特定面貌。
08
佛教把人生视为生老病死的轮回苦海, 要摆脱轮回、得到超度, 就要禁止一切妄念, 断
。。
绝一切惑业, 潜心修习, 虔诚敬佛“八正道”就是用来约束信徒身心的教条, 它包括远
、、、、
离邪妄贪欲, 不虚言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 不偷盗不奸淫, 保持身心高洁和善良道

藏传佛教对藏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kuan1431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