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藏传佛教对藏族社会的影响宗教文化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信仰性文化,对其信仰民族的精神心里状态和整个思想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和重要影响。宗教信仰的特殊性在于思想意识加上了信仰的砝码, 在有信仰的民族和人们的心目中有了压倒一切的分量,占有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主导地位。要从深层次上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发展趋向,要想得到这个民族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许多问题的答案,必须从了解这个民族的信仰文化入手。藏民族是个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藏传佛教对青藏高原文明的缔造, 对藏民族特殊精神心里素质的形成,对整个藏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藏传佛教也是藏族文化的主体,是贯穿一切藏族文化的思想主线。就像了解物质特性, 首先要了解该物质的分子结构、化学成分一样, 要想从根本上了解藏民族和藏族历史文化, 必须从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作为入口。了解了藏传佛教,有关藏民族在历史和现实当中的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藏传佛教对藏族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第一, 藏传佛教对促进民族文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所起的积极作用。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在古代是个依靠狩猎和放牧为主的游牧民族,在高寒缺氧,缺少食物,追逐猎物,驯服野生动物,与雄禽猛兽搏斗,与风雪冰雹等自然灾害拼搏的严酷生存环境中形成了藏民族先民的淳朴诚实、坚忍强悍、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等许多优秀的性格和心理特征。特别在与雄禽猛兽的搏斗和抢夺猎物,抢占水草资源的氏族部落战争中形成了嗜杀好斗、凶狠残暴的原始野蛮人的许多劣等性格特征。如《贤者喜宴》等所引历史文献中有关藏族先民的描写说" 残暴猎杀野牲类"," 凶狠野蛮难驯服", 并说藏族先民的善良性格来自父系先祖神猴的遗传, 残暴野蛮性格来自母系先祖岩生罗刹女的遗传。猎杀野生动物是原始狩猎民族的共同特征,如《贤者喜宴》中说: " 阿里三部是大鹿野馿等草食动物之乡, 中藏四部是虎豹野兽成群之地, 下部六岗乃众多飞禽栖息之岛"。居住在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的青藏高原上的原始民族在古代的狩猎情况,可想而知。藏族属古羌人种, 《西羌传》载古羌人有 150 种之多。吐蕃第三十二代国王松赞干布用武力并吞了年、香雄、佐、松巴等四大君主国和四十个酋长国,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国。古代在青藏高原上存在许多军事部落的情况,可见一斑。古代社会, 在各种利益冲突下发生的部落和民族战争是十分频繁的, 几乎每个民族都经历过这样的历史时期。藏族在历史上也经历了漫长的部落战争时期, 而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以神话方式反映了古代氏族部落战争和民族战争。在长期处于与野兽和敌人残酷搏斗中的民族的性格心理特征方面反映出: " 凶狠野蛮难驯服" 的特点。虽然这是一种人性的丑恶现象,但也是可以理解的。松赞干布的父亲南日松赞被搞政变的叛臣用毒酒毒死, 只有两三岁的松赞干布与其姐姐萨玛哥,因年幼而幸免于难。后来萨玛哥嫁给了实力雄厚的香雄王楼目加。借助香雄王的势力帮助,松赞干布重振军威,收复失地,不到几年的功夫不但收复了香雄、年、佐、松巴等原来的各大属国,而且又用武力将周边的四十个部落酋长国并入了吐蕃的版图。当时吐蕃拥有六十个千军铁骑军团,号称 sdong sde druk ju 。当一举完成收复失地,开疆辟地的武功之后,面临的将是消除战争创伤,安抚民心,稳定社会,以图长治久安的文治工作。当时吐蕃社会的情况如《
谈藏传佛教对藏族社会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