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千古:开国将军甘祖昌解放后回家种地廿七年
甘祖昌,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桥头村(现沿背村)人,1905 年 3
月 23 日生。他家庭贫穷,世代务农。6 岁时,曾得舅舅接济,读过一
年私塾。以后,即在家种田和为地主做应工(随叫随到)。
1920 年,坊楼在外地读书的青年学生陈竞进、谢运鹏等陆续返乡,
创办了新城小学,并与朱绳武等成立了莲花县早期共产党组织,在家乡
开展农民运动。他们发现甘祖昌忠实可靠,便吸收他参加农民协会的工
作。
1927 年 7 月,省农民协会负责人方志敏来到莲花,在坊楼召开群
众大会,宣传革命道理。会后,甘祖昌主动找到方志敏,请教问题。方志敏向他进一步阐明
了农民贫穷的真正原因,从而使他对中国革命有了初步认识。
1927 年 8 月 24 日,经谢运鹏、苏国珍介绍,甘祖昌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秋
收起义爆发,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经萍乡芦溪来到莲花县境。部队在距
甘祖昌家一公里路远的甘家村住了一夜,次日清晨即直扑莲花县城。开始,甘祖昌不知来了
什么部队,便和群众一起躲进山里。部队走后,一个儿童在地上捡到一块“工农革命军”的
臂章,甘祖昌这才知道是自己的部队。他立即赶赴县城,但部队已远去了。
甘祖昌入党以后,担任交通员。1925 年春,他担任坊楼乡土改委员会主任,8 月,调任
莲花红色独立团军需处处长,后来又被派往井冈山红四军训练班学习。毛泽东在八角楼接见
了他,亲切地询问了莲花县武装斗争的情况,最后说:“我们的学习班办不成了,敌人要发动
进攻。你回去告诉县委,要组织好红军和赤卫队,狠狠打击来犯的敌人,你们扯住了敌人的
手脚,就是为保卫革命根据地出力!”这番话,使甘祖昌终生难忘。
1930 年 12 月,甘祖昌奉调湘赣军区红军兵工厂任副科长,负责制订生产计划、采购原
料,还兼任会计、出纳,管理百余职工的伙食。由于他经营有方,工人每月能领到三四元钱
的工资,干部能分到一点伙食尾子。
1934 年 8 月,为策应中央主力红军,湘赣红军突围西征。湘赣军区兵工厂被编为红六军
团工人连,甘祖昌任连司务长。行军时,甘祖昌总是打前站,为部队准备粮草,安排食宿,
即使在每人每天只分到 8 粒蚕豆的最艰难的情况下,工人连也没有饿死一个人。11 月,甘祖
昌随主力红军长征。爬雪山时,他支持不住了,瘫倒在雪山顶上。幸好当时任弼时牵了一匹
马走过来,让他紧紧抓住马尾巴才下了山。
抗日战争爆发后,甘祖昌所在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第三五九旅。甘祖昌任旅
供给部军需科科长,奔赴抗日最前线。
1939 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摩擦,
断绝八路军军饷和军需供应,封锁陕甘宁边区。
于是,中共中央将三五九旅从前线调回陕北,
一面执行保卫党中央的任务,一面进行大生产。
当时,组织上交给甘祖昌的任务是,负责
领导修械所、纺织厂、鞋袜厂等军需工厂。这
几个厂除修械所外,都是白手起家。在筹办大
光纺织厂时,既无原料,又无厂房,既无织布机,又无熟练的纺织工人,真是困难重重。甘
祖昌找到一个曾学过织布的红军战士崔米兰做师傅,办了一个织布训练班。他借用老乡的土
织布机,用旧存的一捆棉纱试织成窄面白布,成本比市场上便宜三分之一。他向旅长王震汇
报
名扬千古:开国将军甘祖昌解放后回家种地廿七年(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