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知识分子的使命知识分子( intelligentsia)一词最早来源于俄文 и нтел лиг енци я,它出现在十九世纪的俄国。当时,较之西方还很落后的俄国社会里有这么一批人,他们本身属于上流社会,但接受的是西方教育,具有西方的知识背景。以这样一种精神态度来观察俄国当时落后的专制制度,他们便觉得所处的社会极为丑恶、不合理,产生了一种对现行秩序的强烈的疏离感和背叛意识。这样一批与主流社会有着疏离感、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特别是道德批判意识的群体,当时就被称为知识分子。知识分子( intellectual)的第二个来源是在一个世纪以前的法国。 1894年法国发生了一起著名的德雷福斯事件。德雷福斯是一个上尉,由于犹太人的关系遭受诬陷,这引起了一批具有正义感与社会良知的人士,包括左拉、雨果等文人的义愤,他们站出来为德雷福斯辩护,于 1898 年 1 月 23 日发表了一篇题为《知识分子宣言》的文章。后来这批为社会的正义辩护,批判社会不正义的人士就被他们的敌对者蔑视地称之为“知识分子” 。 那么怎样才称得上是知识分子呢?按照《时代周刊》的时代论文所说: 第一, 一个知识分子不止是一个读书多的人。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必须有独立精神和原创能力。他必须为追求观念而追求观念。 如霍夫斯泰德所说, 一个知识分子是为追求观念而生活。勒希说知识分子乃以思想为生活的人。 第二, 知识分子必须是他所在的社会之批评者,也是现有价值的反对者。批评他所在的社会而且反对现有的价值,乃是苏格拉底式的任务。林贤治这样说过:“我认同的是, 所谓知识分子, 首先得有相当的专业知识,他立足于自己的专业,关心专业以外的广大社会,并且以自己的理想价值,设法加以干预,批判,改造。一般而言,知识分子是不结盟的,即使参加某一个社团或组织,他也能够以固有的自由的天性,超越本阶级本集团的利益局限。但是,他无论如何不会与权势者合作,而是站在无权者一边,挑战主流社会; 因此始终保持独立的身份, 在言论方面, 也持毫不妥协的姿态,即使在失去自由的情况下,仍然得以曲折的形式,表达个人的基本理念和良知。” ①由此可见,知识分子就是一些对现实社会做理性思考的人;依凭良知,不因循苟且,有所敬畏,重学问,而绝不以“学问”谋生。他们是“精神上的流亡者和边缘人, 是真正的业余者, 是对权势说真话的人” 。②从事批评和维持批判的立场是知识分子生命的重大方面。因此我们可以说所有的人都是知识分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在社会中都具有知识分子的作用。 萨义德认为,“知识分子生活的浪漫、 兴趣及挑战在于对现况提出异议 ”,是“能向权势说真话的人,耿直、雄辩、极为勇敢及愤怒的个人,对他而言,无论世间权势如何庞大、壮观,都是可以批评、直截了当地责难的。 ”是的,无论哪个时代,知识分子都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 —— 对社会罪恶的愤怒,对人民苦难的敏感和同情,承认良心的至高无上,站在弱势群体一边,仗义执言, “如果法律,或者帝王,或者任何世上的某种政权强迫你屈服于不正义,强迫你违背你的良心,你要不屈不挠。无论凌辱,无论痛苦,无论苦难,甚至死亡本身,都不会令你害怕。 ”③上世纪八十年代,冰心老人就发出过这样的质问 —— 当时,有人以这样著三句话提醒当政者: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冰心老人敏锐地觉察到其中没有提及知识分子,从而对说话人藐
当代知识分子的使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