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宫殿、坛庙与陵墓
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
考核知识点:
1、宫殿型制的演变
2、掌握大明宫的空间营造特点;掌握含元殿的宫阙制度对创造宫殿气氛有何作用,对后
世的影响如何?
3、掌握明清北京故宫的艺术成就
4、坛庙建筑的内容
5、掌握北京天坛建筑群的群体空间艺术;掌握天坛单体建筑的形式特征及设计手法
6、陵墓的起源
7、了解陵墓建筑的内容
8、掌握“厚葬”、“薄葬”的历史成因;掌握不同历史时期我国陵墓制度的不同
反映国家意识形态的礼仪空间占主导地位。
第一节 宫殿
一、宫殿型制演变
内容 +布局
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1)、早期的宫殿型制——住屋
2)、殷商时期——纵轴线上的单体建筑
3)、商代开创宫殿先河——前朝后寝
4)、周礼考工记中的理想型制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1)、秦
2)、西汉长安宫殿
3)、魏晋南北朝——东西堂制、骈列制
A、曹魏邺城北宫
B、东晋南朝建康宫殿
C、魏晋南北朝时的宫殿型制特点
a、从多宫并置到只有一宫 b、东西堂制 c、骈列制
3、纵向布置“三朝”阶段
1)、隋大兴宫:唐太极宫
A、东西堂制改变为三朝纵向排列 B、废除骈列制
2)、宋金元
A、宫前序列的发展:
B、宫殿布局的变化
a、皇城在城市当中
b、元大都三殿两宫的型制对明清宫殿有直接影响
3)、明清——三朝两宫五门
A、宫殿布局继承唐太极宫以来传统,三朝纵向排列;
B、宫前序列在宋金元基础上强化。
4、小结
1) 朝:东西堂制——三朝纵向排列
2) 宫殿和官署:骈列制——中央官署从宫内移至宫外
3) 宫殿和城市:从偏居一侧到位居中央,轴线贯穿城市轴线
二、实例
1、唐大明宫
1)建筑群的处理:利用地形的优秀实例;确立了纵向序列的空间组织方法
2)布局:前朝后寝,三朝南北相重
3)含元殿型制
2、明清北京宫殿
1)基本格局:布局严整、规模宏伟
A、中轴线
B. 功能分区:外朝、内廷
C、基础设施
2)形制特点:吸收前朝做法并有所创新,成为象征封建集权统治与严格礼制秩序的典范
A、恢复汉族文化传统,用礼制来强化宫殿所象征的皇帝权威的合法性
a、对古制的恢复和附会,三朝五门
b、宫殿命名中体现出宇宙秩序与人间秩序的合一
B、吸收前朝各个时期的做法
a、三朝两宫五门沿轴线纵向展开
b、宫前序列进一步丰富
C、皇帝集权的强化在物质上的表征
3)设计手法特点:
A、建筑序列:通过连续对称的,尺度、形式不断变化的封闭空间逐步展开
B、建筑处理采用对比手法突出主体
C、空间有序转换:
a、以门为媒介 b、以廊庑为辅助
D、屋顶、色彩、装修等细节也成为表达空间等级秩序的语言:
庑殿〉歇山〉悬山(硬山) 〉攒尖
重檐〉单檐
E、文字与小品具象征意义
4) 空间的意义
A、象征中心与权力中心的分离;礼仪轴线与日常路径的分离
B、神圣与世俗的分界
a、午门:紫禁城正门,皇帝的家门
午门的独特形制,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都反映了其地位的重要性。
b、天安门(承天门) :金凤颁诏
3、沈阳故宫
第二节 坛庙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一)坛庙的种类
1、明堂:展现宇宙构造和运行的象征性礼制建筑。
第四章宫殿、坛庙与陵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