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摘要】笔者在本文中简述了关于读喻旭初老师的文章《我有一个愿望》的心得体会及其分析总结。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5-078-01
近日拜读喻旭初老师的文章《我有一个愿望》,有茅塞顿开之感。《我有一个愿望》(以下简称“愿望”)发表在当下一个社会浮躁、语文教学浮华的背景下,实属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为语文老师点燃了一盏语文教学前进的明灯。一个美好的“愿望”源于一颗对教育事业有良知的责任心。喻老师的“愿望”高屋建瓴,见地非凡,站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本着对中华文化的传承,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愧为高瞻远瞩,让我钦佩,令我感悟,现拙见如下:
一、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
结合我国国情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培养能造福社会的现代合格公民。古人也强调“传道,授业,解惑”。离开这个宗旨的教育,都是畸形的教育,失败的教育,培养不出合格的公民。为考试而教,为分数而拼,为金钱而搏,导致教师成了模具,而学生成了产品,知识被固化、思维被僵化、师生被异化,这的确是教育的莫大悲哀。故喻老师一愿:
“教育是一种未来的事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门崇高的科学,它的核心是育人,其宗旨是培养身心健康的,能用知识造福社会的现代合格公民。”那些三岁时人们就会背的“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至今国人却浪费粮食价值2000亿以及南京“彭宇案”的出现。让跌至冰点,这不是教育的悲哀吗?
二、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基础的基础,它面对是全国数以亿计的受教育者,是项浩大的教育工程。它德育大于智育,习惯胜过分数,能力重于知识
如果不切实际的过高定位,一味唱高调,定框框,违背受教育者的身心规律,这有悖义务教育的初衷,最终将得不偿失。该滞后的不得提前,该提前的不得滞后,我们的学生日后多数毕竟还是劳动者,身心健康远比唯分数重要,故喻老师有二愿:“基础教育不是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就是要抓基础,就是要抓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旦方向发生错误,努力越大就距离目标越远。
三、教学是门创造性的劳动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不论哪种方法,都离不开教书育人的宗旨,教书是为了育人,使其知书达理,育人必得知书,这是育人的手段。教育园地万紫千红,教学方法千姿百态。笔者从事教学以来,语文教学界曾出现过“双基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主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近几年出现的“先学后教”及当下流行的“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让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因此,出现了教者彷徨,学者迷茫,考题怪异,答案机械。我们的语文教师还是应该擦亮眼睛,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认真写字,明白说话,仔细读书,诚实作文,学会交际。故喻老师有三愿:
“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我们应以学好语文为荣,以能从事语文教学为荣,培养语文素养,提升人文品位。”
四、教师评职称,论文急煞人,课题满天飞,不进教室门
教师为了个人名利,为了学校声誉,课题研究五花八门,不切实际,盲目争新,业内有的老师能发表论文,可批改不了学生的作文,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却出现不了优质的课堂,课件制作无可挑剔,一旦停电
不畏浮云遮望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