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拨开迷雾求真谛
———粗谈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认知与自我反思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知识本位”“教师本位”为特征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真正得以发挥,创造性思维也不能很好地展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我们义无反顾地改进课堂教学,多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但我们很多老师都有体会,在我们由旧课堂向新课堂转变的过程中、认知结构、方法等等因素往往就像是浮云、迷雾一样遮蔽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感到迷茫。所以,每一堂课后,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对促进我们自己的成长,更好地把握探究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非常重要。
根据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习体会,我认为要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应该对照思考以下几个方面。写出来供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有无明确、具体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约、引领着我们教师的备课、上课活动,根据课标,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上好课的第一步。我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注意:
①防止把课程标准等同于教学目标的思想。教学目标是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学生实际的细化、具体化。
②教学目标要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要结合学生实际,认真分析重点、难点,学生能力生长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所包含的情感教育因素、价值观教育因素。
没有恰当的教学目标,就不会有完整的教学设计和高效的教学活动。
第二,问题设计是否准确合理,这是一个关键。要避免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和“问答”式教学,减少、避免课堂上的低效、无效劳动,我认为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教师是否设计了准确合理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触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足以引导学生去展开思维,积极探索,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或发现新的有价值的问题。高质量的问题设计至少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问题要有一定深度,具有探究性,避免无病呻吟,“为了问而问”,避免把一个概念、道理加上问号就是问题的做法,要能引起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②问题要有梯度。核心问题要有深度,但要避免“打闷棍”。问题过难,学生就会觉得无从下手,失去思维兴趣。所以,探究问题的设计务必要有梯度,要像山涧的涓涓细流,最后才汇入深潭,让学生觉得容易上手,但要层层深入。
③问题要有开放性和实践性。要摒弃那种“标准答案”式的思维习惯,在立足于学生实际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去争、去辩,各抒己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解放学生的思维,去除长期以来不自觉套在学生思维上的枷锁。争论、阐述自己的观点,本身就是价值。
第三,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是否和谐高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探究问题设计是否准确合理(如前所述,不再赘述)。
②分析、研究方式是否有吸引力。如可采
不畏浮云遮望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