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艺随笔两篇 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ppt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艺随笔两篇咬文嚼字解释“不求甚解”和“咬文嚼字”。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现代汉语词典》)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现代汉语词典》)“不求甚解”,旧指读书方法,是褒义词;现在多指做事态度不认真,是贬义词。 “咬文嚼字”,多指一种读书做事的坏文学,是对文艺问题有所感而随手写出的一种具有独特形式的散文。它篇幅小,形式多样,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朴素自然,意味隽永,以质朴见长。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想或偶然一得。杂文要求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针对某一事物或某一观点发表意见;还要求有说理的形象性,即能够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出发,运用对照、联想、比喻、类比等方法,做到以小见大,揭示主题;同时要求语言丰富多彩。杂文的作用是揭露、批判弊病,帮助、团结、教育人民,讽刺、打击敌人。关于作者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本文选自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谈文学》。那么,如何表述就尤其重要了。他膺伏于桐城派所倡导的“言之有物”与“言之有序”,因此,睿智的思维须借之于明晰的思路与娴熟的技巧了。他说:“就写作技巧来说,好文章的条件都是一样的,第一是要有话说,第二要把话说得好。思想条理必须清楚,情致必须真切,境界必须新鲜,文字必须表现得恰到好处,谨严而生动,简朴不至枯涩,高华不至浮杂。”《不求甚解》一文中作者是在开头表明观点的,此文是吗?  在结尾得出了结论吗?——第三段。“咬文嚼字有时是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1)本文是指在哪方面的“咬文嚼字”?在“文学”方面,具体指“阅读或写作”方面。 (2)作者对“咬文嚼字”怎样理解?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3)作者认为,“咬文嚼字”在阅读和写作中起到什么作用? 使思想透彻,情感凝练。 (4)如何理解“有时”“通常”和“但是”等词语的运用? 作者否定了对“咬文嚼字”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明确这里指的是文学层面的,同时表现了作者辩证的观点和用词的准确和严密。三个“咬文嚼字”的例子一.(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2)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3)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4)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二.(1)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 (2)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3)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三.(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2)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1)作者对“你是”和“你这”的评析。(见课文第2段) (2)作者对王若虚改文的评价。(见课文第9段) (3)作者对“推敲”的理解。(见课文最后一段)概括作者观点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情味不同。 《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意境不同。例子的作用由郭沫若修改剧本的例子引出了话题,后两个例子从不同方面(删减和替换,文章和诗句),论证了“炼字”的主题小结(1)写文章要“炼字”,表达含糊,往往是思想还没有透彻,感情还没有凝练。 (2)“炼字”要符合具体的语境、语气、情味、意境等。 (3)“炼字”的方法,可以诵读,可以比较,可以替换,可以增删等,都是锤炼语言的方法。 (4)朱光潜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不迷信古人,敢于质疑的精神。,论证了“炼字”的主题。

文艺随笔两篇 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40122949
  • 文件大小318 KB
  • 时间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