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了解家乡的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 .调查对象:西双版纳州的人民
三 .调查方式:观察法和资料法
四 .调查时间: 2012-2-5 至 2012-2-15
五 .调查内容:西双版纳州的人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
六 .调查结果:
本人就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
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
就形成了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
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
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 ,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
上持续、 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 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
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
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有树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人类才能生存” ,傣族人民这种朴素的生态观,
影响着西双版纳州各族群众, 使得西双版纳这片热带雨林得以保存, 也使得西双版纳享有着一个个
美誉:中国大地上一块屈指可数的绿色宝地,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中国热带雨
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 ,,
经过我的观察与对几年前家乡资料的调查, 发现家乡的人民生活水平渐渐好转, 其中包括衣,
食,住,行的巨大转变。西双版纳有很多的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服装,由于生活条
件的改变,人们都不穿自己民族的服装,都是穿起了像汉族一样的休闲,运动等服饰。偶尔在自己
民族的特大节日中,才穿起自己的民族服饰。在吃的方面,不再是偶尔下馆子,而是经常下馆子吃
饭,对于本民族的特色美食,许多年轻人已经不会做了。在当地的农贸市场,还看到更多的城市化
痕迹,这里售卖的蔬菜和农产品,已经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当地的生态特性,在品种和品相上面,趋
同于大城市的超市产品。 而西双版纳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气候条件, 本来可以发展一个一年四季不重
样的绿色饮食。同时,沿着饭店、酒吧区、按摩院、 KTV 和卖场等物质空间,一个平庸的城市的
形制已经定型。
在住房方面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以傣族为例。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泐大佛寺一
带、曼弄枫村落进行考察,同时走访了一些傣族村民,曾经是“万里平畴”的农耕地,目前都已经
开发成或者即将开发成鳞次栉比的楼盘, 村庄里的旧式傣楼已经非常罕见, 全部代之以钢筋混凝土
的半洋半傣的新式能耗楼。旧式傣楼,或许房间采光不好,但从材料来说,基本上都是环保的,房
屋保养所需要的材料更换也不会带来新的污染,由于巧妙利用竹木、砖瓦和各种热

关于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shangni990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