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四渡赤水幕后的情报战供参考学习.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四渡赤水幕后的情报战《军事文摘》2010·11下孙果达红军长征期间,1935年上半年的四渡赤水战役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运动战,国共双方部队在黔、川、滇交界地带斗智斗勇,最终以毛泽东指挥红军成功突出重围而告终,蒋介石企图在赤水河两岸围歼红军的美梦化为泡影。红军能够迂回穿插,声东击西,突破十倍于己的敌人围追堵截,靠的是什么?除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外,还有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那就是红军已经掌握了国民党军队视为最高机密的通讯情报。对情报的重要作用,刘伯承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玻璃杯里押宝,看得一清二楚。”1933年秋,廖承志从上海来到红四方面军,带来了中共中央给红四方面军的敌军密码破译法。当年红四方面军负责接待的傅钟回忆:“那本密码电报破译法万分宝贵……1935年春天,当一方面军为了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进行四渡赤水战役时,情况极度紧张,常常难以架设侦察电台,也多亏有了承志同志带来的破译法,才得以把我们的侦察电台截获的敌军情报,按中央军委指示,及时转了过去。”众所周知,四渡赤水期间红军战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四个字:敌变我变。在敌众我寡的战场上,“我变”的前提必须是确切掌握“敌变”的具体情况,为此红军时刻在紧张侦听对手每支部队的通讯。长征中担任红军总部二局副局长的钱壮飞就是侦破敌人情报的专家,那时高层领导几乎天天同他打交道,不是他和二局局长曾希圣向朱德、周恩来、刘伯承汇报敌情,就是大家去二局查询。据长征中做电台侦听工作的钟夫翔回忆:“搞侦听的有好几个台,每台都抓住敌人一两个军,什么时候都听着它。那时敌人通报用密码,通话用明码,有时加点英文。他们在通话中什么都谈,部队的行动到什么地方,都互相告诉。这样,我们起码可以知道敌人的动向和驻地。另外,当时敌人使用的密码也比较简单,很容易破译。”(见《红军长征中的峥嵘岁月》)这些回忆清楚地表明当年红军是多么严密地监视着对手的一举一动,只不过为了高度保密,只有极少数领导人才能了解情报内容,甚至不明其中玄机的部分指战员发生了误解,某些高层领导还因红军走“弓背路”,一度怀疑毛泽东指挥能力。由于掌握了对手的密码,红军轻易破译了上自南京蒋介石,下至对面国军团长的秘密电报,对其战略部署和部队动向一目了然,牢牢把握了战场主动权。这就使得红军虽然人少装备差,但依靠情报支持和党的政策动员群众,同样能在战场上声东击西。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动态却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仅靠飞行员在空中肉眼侦察,有时还中了红军的圈套,侦察结果帮了“倒忙”。因此,从战场信息掌控这一点来看,我强敌弱的形势是显而易见的。1935年1月下旬的土城之战是四渡赤水的“反面教材”,毛泽东在向土城镇行军途中,认为道路两边是山谷地带,如果追兵孤军深入,红军可以在土城以东的青杠坡利用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围歼。周恩来和刘伯承介绍敌情说,先期进入赤水城的川军2个旅。对红l军团前锋进行反扑,阻止红军北进;川军2个旅共4个团尾追红军,其先头已达土城以东地区。毛泽东据此决策,由彭德怀统一指挥红3、红5军团,20日凌晨进攻。不料激战几小时后,彭德怀发现敌军的兵力不是4个团,“至少9个团”,请求撤离战斗,渡赤水河西进。中央政治局同意,由此拉开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见解放军出版社《中国土地革命战争》)事后,毛泽东在2月9日的扎西会议上坦诚教训:“敌情没有摸准……拳头不硬(没有集中兵力),责任在我们军委,不

四渡赤水幕后的情报战供参考学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