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羌故事集2009年8月30日星期日8时43分23秒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约在四千余年前,黄河流域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洪水灾害。面对到处是茫茫一片的洪水,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部落联盟推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他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要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改变了他父亲鲧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为了便于治水,大禹还把整个地域划分为九个大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州。大禹除了指挥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手握木锸(形状近似于今天的铁锨),栉风沐雨,废寝忘餐,夜以继日,不辞劳苦。由于辛勤工作,他手上长满老茧,小腿上的汗毛被磨光了,长期泡在水中,脚指甲也脱落了。在治理洪水中,大禹曾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第一次时他的妻子刚刚生下儿子没几天,他怕延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路过家门,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了,但工程正是紧张的时候,他还是没有进去;第三次过家门,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他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服服贴贴地流入大海,他们又回过头来,继续疏通各地的支流沟洫,排除原野上的积水深潭,让它流入支流。烽火戏诸侯周幽王统治时期,荒淫无度。他得了一个美女叫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后从没笑过一次,为了引她一笑,周幽王带褒姒上了骊山。为了防御西戎的进犯,骊山一带建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一座。西戎军队打来,就燃烧起烽火,一个连一个传递消息,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救援。周幽王来到骊山,让人燃起了烽火。附近的诸侯看到了警报,以为敌兵来了,就急忙带兵救援。可赶到了骊山下,一个敌人也没看到,却听到了山上的鼓乐之声,大家都愣住了。周幽王便派人告诉他们:“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你们回去吧。”诸侯们生气极了,山下一片混乱。褒姒见到这场面却笑了起来。后来西戎军真的攻打都城丰镐时,尽管烽火台上连举烽火告急,却没人理会了,诸侯们认为这是周幽王的胡闹。结果西戎军队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把财宝洗劫一空。石牛屙金《太平御览》卷888记:秦惠王更元九年(前316):“秦惠王时,蜀王不降秦,秦亦无道出蜀。蜀王从万余人传猎褒后,卒见秦惠王。惠王以金一筒遗蜀王,蜀王报以礼物,礼物尽化为土。秦王大怒,臣下皆再拜稽首,贺曰:土者地也,秦当得蜀矣。秦王恐无相见处,乃刻五石牛,,以为牛能大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领五丁力土拖牛,成道,置三枚于成都,秦道乃得通,石牛之力也。后遣丞相张仪从石牛道伐蜀。司马错定蜀华阳国志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仇,故蜀王怒,伐苴侯。苴侯奔巴,求救于秦。秦惠王方欲谋楚,群臣议曰:“夫蜀,西僻之国,戎狄为邻,不如伐楚。”司马错、中尉田真黄曰:“蜀有桀、纣之乱,其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给军用。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惠王曰:“善”。 周慎王五年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从石牛道伐蜀。蜀王自于葭萌拒之,败绩。王遯走,至武阳,为秦军所害。其相、傅及太子退至逢乡,死于白鹿山,开明氏遂亡。凡王蜀十二世。冬十月,蜀平,司马错等因取苴与巴。张骞通南西夷元狩元年(前122),汉武帝派张骞探寻从四川经西南夷到身毒,再由身毒到大夏的道路。张骞率众从长安出发,经汉中到达蜀地犍为(今四川宜宾市)。张骞在犍为设营,坐镇指挥,发使五路,出耽(音忙mang,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出徙(今四川天全)、出莋(音昨zuo,今四川汉源东北)、出邛(今四川西昌)、出僰(音伯bo,今四川宜宾附近),分头探索通往身毒的道路。不久,五路使者陆续返回。因为这些使者出走一二千里后,即在氐、莋等地遇到意想不到的阻碍。昆明少数民族部落“无君长,善盗寇”,使节进入境内就有财物被抢,人被杀害的危险。从昆明再往西一千多里有一乘象国名滇越,西域的邛竹杖和蜀布可能是经滇越转运身毒的。但要到滇国去确实走不通,到身毒就更无希望。张骞听使者汇报后觉得从西南夷到身毒,再到西域的路当时不可能打通,只好率众返回长安。张骞通西南夷没有结果,回长安后被任卫尉(九卿之一,掌管宫廷警卫)。张鲁据汉中史载,张鲁在汉中,因袭张修教法,并“增饰之”。自称“师君”。来学道者,初称“鬼卒”,受本道已信,则号“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务。继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病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又依照《月令》,春夏两季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又禁酗酒。他还创立义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
宁羌宁强故事集启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