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八景
--临沂名胜古迹简介之一(《沂州府志》康熙十三年)
①苍山叠翠
位置:位于临沂城东南九十华里处,即今临沭县夏庄东北之山峦,名曰“苍山”。
府志云:“颠上可瞰东海,高插天际,云霞四起,层峦五色,朝夕远观,殊为佳胜”。
简介:此山,层层山峦,树木茂密,雨后乍晴,晚霞映照,呈现层层叠叠,一片翠绿,故称为“苍山叠翠”。
诗赋:好山面面削芙蓉,吐月摩云势更雄。
数叠好峰青列戟,几层晴嶂碧连空。
巍峨低视淮阴小,突兀高联泰岳崇。
日暮卷帘看失色,满天佳气雨蒙蒙。
外传:在清代某年,当雨霁,晚霞辉映,其山曾出现五彩缤纷,楼台亭榭之刹那。酷似“海市蜃楼”之说,是否属实,已不可考。如今此山依然高耸入云,树木参天,郁郁葱葱,登高观望东海,景色颇佳。
②沂水拖兰
位置:位于临沂城东二里许。是沂水、祊水、涑水汇流之处。
府志云:“沂水源出盖县艾山,禹贡,淮沂,其又经沂水县,南受蒙阴界之东汶水,又受祊水,小沂水,涑水,至镇海门东(临沂东门-编者)汇流入邳水。水色澄清,无渣滓,以衡之,较诸水独重。煎茶与他水味亦不同
”。
简介:因水源方位有别,沂水水源在北,祊、涑水源在西。相传,此河水在汛期已过,两水汇流后,有清、浑两条水流,近前观看,清浊分明,在一片黄色水流之中,夹带一条清彻的水流,恰似拖拽着一条兰色彩带,缓缓而流,经久不混。故称“拖兰”。又有人云,当时有一古人,驾小舟黄渡沂河,不慎将一块白布掉入河内,捞起后,此布已成兰色。此系神话传说。
如今,“沂水拖兰”之景,偶而亦能出现,每逢雨季汛期,沂水上游,山洪暴发,而祊、涑上游无雨,当河水涨落,在汇流处,仍呈现一条黄澄色,一条青兰色的水流,在河中缓缓飘荡,观之也不无兴趣。
诗赋:拖兰曳练漾微波,百合泉来渐满河。
蒙谷雪消苍泽长,祊田雨后翠涛多。
青含冷雨沿堤树,绿锁寒烟近水莎。
但见渔舟随处落,不妨风浪夜如何?
外传:
③野馆汤泉
位置:距临沂城六十华里,即今之汤头温泉。
府志云:“汤山下有泉三穴,沸如沃汤,上有亭榭,百步外另名女汤,癞汤,俱为温泉,浴之可以去疾
”。
简介:此汤泉乃天然温泉,故远近闻名。不论春夏秋冬,沐浴者络绎这绝。尤以清明,端午等佳节,为最盛,数十里,数百里之遥的乡里,纷纷聚来汤泉沐浴。附近村民至汤泉沐浴亦习以为惯例,每日早、午、晚均可浴之以恢复疲劳。解放后,各级政府,利用温泉为人民造福。先后已兴建起“中国煤矿工人汤头温泉疗养院”,“临沂县汤头公社疗养院”。如今,除有两汤池加以整修外,并设有若干盆池和两处较大浴池。目前野馆已名不符实了。这里现在已是房舍整齐,设备完善,管理有序,理疗有方,为人民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天然温泉浴池了。
诗赋:汤山山下涌汤朱,溅喷珠玑颗颗圆。
半亩聚来清彻底,一泓深处碧涵天。
风狂暂失池心月,气热长生水上烟。
春雨正多还溢出,满沟环佩振潺湲。
外传:
④泥沱月色
位置:位于临沂城西南约二十华里处,原名“泥沱湖”,后因以讹传则名曰“泥塘湖”,或“泥汤湖”。即今临沂县罗庄公社湖西崖东畔一带之洼地。
府志云:“在州南二十里,中有园洲,夏秋菱荷并茂,夜月沉舟,洲上香风四来,花气拂人,宛如仙境。
简介:此湖西至湖西崖,南至湖南崖,北至大、小白衣庄,东至响马岭,面积方圆约五华里许。
诗赋:夜半银蟾印碧流,澄澄波底一轮
琅琊八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