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怀远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怀远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通信三班 葛玲玲
我的家乡是蚌埠市怀远位于淮河中游,坐落在涡淮两水交汇处的小县
城, 这里没有桂林甲天下的美丽山水, 也没有北京多不胜数的文化古迹, 只
有两两相望的荆涂两山, 以及隔断两山的涡河, 但这个小县城却蕴育出了她
独一无二的三千文化 ……
怀远历史悠久, 为古涂山氏国所在地,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积淀了丰厚
的文化底蕴,不仅留下了大禹、夏帝启、刘邦、曹操、林则徐等历史名人的
足迹,留下了曹丕、柳宗元、苏东坡等文人墨客的辞赋,还留下了一大批物
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从改革开放的 30 年老,我县从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弘扬名族优秀文化的高度出发, 并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措施, 加大对文化遗产
的保护力度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
以保障和推动。 截止目前, 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初步建立, 代
表性传承人得到有效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民间
舞蹈类的花鼓灯艺术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民间信仰、 庙会类的涂山
禹王庙会, 民间文学类的涂山大禹传说和曲艺、 唱曲类的端公腔被列为省级
非遗保护名录; 怀远酒俗文化等 7 个项目被列为市级非遗保护名录, 民间工
艺类的扎彩龙、花鼓灯道具制作工艺(锣鼓架、衬子) ,民间文学类的怀远
民间歌谣、 怀远民间谚语, 民间手工艺类的盘扣, 人生礼俗类的怀远婚丧礼
仪习俗,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类的六州(占方) ,民间语言类的怀远方言
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县共有 2 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10 个省级
传承人, 15 个市级传承人。
花鼓灯
花鼓灯在怀远的流行,几乎遍及城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来源历
来说法不一, 仅在怀远就有好几种说法。 可以说花鼓灯的历史渊源是十分古
老而悠久的。
始于夏代的传说: 因大禹治水有功, 淮河两岸人民, 为了感谢大禹的恩
德,在每年禹王会诸侯之日(农历三月二十八) ,各处花鼓灯班子,纷纷云
集涂山,通宵达旦,彻夜歌舞,以示纪念,流传至今。
始于唐代的传说:薛刚反唐,曾利用 “玩花灯 ”这种形式作掩护,在民间
秘密串联,习拳练武,招兵买马,集会造反。后来,花鼓灯这一民间艺术,
就逐渐流传下来。
始于明代的传说: 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是怀远常家坟人, 出生农民, 会
玩花鼓灯,他把家乡的花鼓灯带入军营,每逢节日,以花鼓灯自娱。至今,
怀远常家坟仍是花鼓灯的盛行地区。
但是令人较为信服的还是始于宋代。
始于宋代的传说: “从宋代就流传在淮河流域的怀远、凤台一带 ”,距今
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据说花鼓灯是从北宋京都开封流行的一种民间伎艺
“合生 ”逐渐演变发展而成。后又借水路交通,沿涡河而下,传入淮河流域。
花鼓灯班子, 大都由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在农闲时自发搭配而成。 每逢喜庆节
日,在农村乡场上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深受广大
农民的喜爱。解放前夕,花鼓灯已濒临灭亡的境地。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
关怀和支持下,花鼓灯艺术及时得到挖掘、扶植,这一宝贵的民间遗产,重
新焕发出青春。解放初期,花鼓灯有力地配合了土改、治淮等工作。怀远花
鼓灯鼎盛时期, 曾出现过千班锣鼓百班灯

怀远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