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利弊的经济学分析
1X 信管 X 班 3111111111 梨舟歪
摘要: 人们对垄断经济利弊的认识,各有所见,也争论不休。显然
垄断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存在着彼此对立又相互统一的部分。垄断对待经
济的发展,既有消极抑制作用,又起积极促进作用。本文就从垄断的定
义、垄断产生的原因、垄断的特点以及垄断是否有害等方面对垄断利弊
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分析,并通过国内具体实例做深入分析。
关键词: 垄断利弊、垄断案例
一、垄断的定义
经济学意义上的垄断属于与完全竞争相对的不完全竞争形式,是企
业或其他经济组织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生产或市场实施的一种排他性的控
制,从而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或状态。客观上,垄断既表现为对生产
或市场事实上的垄断状态,同时也表现为各种限制竞争的行为。具体来
说,垄断是一家厂商控制某一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现象,面临向右下方
倾斜的需求曲线,通过提高价格,获取垄断利润的行为。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认为,所谓垄断,就是指那些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大部分产品
的生产和销售的资本主义大企业,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进行的勾结和
联合。
二、垄断产生的原因
垄断是对某种生产要素的占有。这种生产要素成为生产之必备,它
1
既包括有形的生产要素,诸如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等等,也包括
一些无形的技术和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像专利、商标权或品牌优势等
无形产权,以及政府所给予一个企业的特许经营权、关税配额、进口许
可证等特定的产业贸易政策所带来的好处等。 谁获得了生产要素的垄断,
必然会形成生产上的垄断。
通俗点说,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首先,生产日
益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 其次,生产集中也使垄断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
第一,生产集中,使企业规模扩大,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膨胀。为了
保持与扩大利润,大企业之间有必要结成垄断组织,瓜分市场份额,以
调节生产。第二,生产集中使大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这对中小企
业进入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构成较高的进入壁垒, 自由竞争受到限制,
逐步形成少数大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 第三,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
为了避免过度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灾难性后果,必然寻求某种妥协,达
成垄断协定。
三、垄断利弊的不同观点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垄断是有害的,有的学者还认为垄断是市场经济
的头号公敌。但是垄断是否有危害联系到垄断和竞争、创新、社会福利
等等的关系来看。在经济学界都存在有很大的分歧,主要的有以下几个
方面:
第一个方面,关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理论界一般认为,垄断妨碍
竞争,一方面垄断企业通过设置进入障碍,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另
一方面,通过价格战消灭竞争对手。通过这些排他性控制限制了公平竞
2
争,但也有学者指出,垄断并不妨碍竞争,因为垄断结构的形成本身就
是竞争的结果,垄断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并且可能更激烈。马克
思主义也认为, 竞争产生垄断, 垄断加剧了竞争, 垄断和竞争同时并存。
还有的学者专门研究了信息经济下的垄断,提出信息经济下的垄断是竞
争性垄断,在这种垄断下,竞争和垄断双双被强化,即垄断更强大,竞
争更激烈。
第二个方面,垄断与规模经济的关系。排除政府的行政垄断之外,
由于市场的自发力量形成的垄断是对规模
经济学论文-垄断利弊的经济学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