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龙洞的故事传说
南漳李庙 王能凯
1、老龙洞之源
闫坪老龙洞及其子嗣洞的历史源远流长。 据地质学家勘
察推断, 在若干万年以前, 鄂西北地区是一片沧海, 名曰“罗
泊海”,闫坪老龙洞及其子嗣洞大约在此时形成。随着地壳
运动的变化才演变成今天的样子。据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资料
推算,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距老龙洞两公里的山坡上矗
立着一块高约三米,宽约 米的大型石碑,这块石碑刻有
千余字,故称“千字碑” ,是大明万历十年奉旨由政府重建
老龙庙时竖立的。上书“赐进士工部主事邑人冷朝宇书丹,
南漳县知县董志毅立石” 。碑文记载:自汉晋时期,就有老
龙洞及祭祀用的“老龙庙” 。大明国朝洪武帝初年,对老龙
洞(庙)奉敕重修;山东候为饱受旱灾之苦的百姓曾到老龙
庙求雨。除“千字碑”外,还有镶嵌在岩壁上康熙 43 年襄
阳王求雨的祭祀碑文。由此可见, “老龙洞”及“老龙庙”
的历史相当久远。
诗曰: 开天辟地宇宙鸿,罗泊海中有龙宫。
天生一个老龙洞,万千玄妙藏洞中。
2、老龙洞之境
老龙洞及其十个子嗣洞位于荆山东麓, 这里是楚王熊绎
的封地, 也是楚国的发祥之地。 它东接古襄阳、 南望长江水、
北连武当山、西毗神农架,是一块令人神往的仙境宝地。在
方圆不到五十公里的地盘上座落着石门和三道河两个大型
水库,老龙洞及其子嗣洞分布在两座水库之间的崇山峡谷之
中。尤以老龙洞最为神秘,洞口被重山叠翠的群山环抱,形
成冬挡寒风、夏御酷暑的天然屏障;正南方低凹处近似扁形
盆地,一流小溪宛如一条巨龙,洞内及洞口由于流水冲刷形
成三个若大的水潭, 酷似龙嘴吞云吐雾, 形成瀑布飞流直下;
龙眼活灵活现, 在阳光的照射下, 散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诗曰: 荆山叠翠映苍琼,楚国发祥此山中。
吞云吐雾龙潜地,山清水秀藏九龙。
3、老龙洞之奇
虽然老龙洞不深且很简陋, 它与众多子嗣洞相比都相差
甚远。但是老龙洞最为神奇,洞内有一个水潭,潭水碧蓝、
碧蓝,相传借水东海、深不可测。听老人们讲:过去有人用
绳子打结, 连接成几十丈长, 绳索的另一端拴上石头往下探,
结果绳索放完也没探到底。后来,不知是什么缘故隘口被石
头封死了,现如今潭水深不足丈,用手电筒一照清澈见底。
老龙洞共有三个水潭,分别在洞内、洞口及十米开外的
洞外,人称“龙洞三潭” 。据老百姓介绍:这三个水潭的水
特别神奇。
神奇之一: 求雨显灵。每遇天旱之时,方圆百里的老百
姓就自发地到此“背水”求雨,浩浩荡荡的求雨人群在 10
人组成的仪仗队导引下,带着各种祭品、打着彩旗、敲锣打
鼓,煞是热闹。他们在龙洞三潭里(据说一潭最灵)灌上一
小瓶“神水” ,用红布包裹好放在背笼里,然后在香炉里烧
纸、敬香、三拜叩头,摆上祭品,洞口放鞭、许愿求雨。礼
毕后由属龙的人把背笼背回家,把这瓶“神水”安放在堂屋
的神柜上,再烧上三柱香。不知是龙王显灵还是巧合, “背
水求雨” 的当天或第二天果真下大雨了。 不知过了多少朝代,
求雨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就是在“学大寨”的年代,每逢天
旱,生产队也安排社员去背水,背水的人,记工员记考勤、
照记工分。现如今,虽说岁月流逝,但有许多“背水”的人
都还健在。
神奇之二: 治病救人。老百姓饮用了
老龙洞的传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