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德育,是教师的使命
上海方略教育集团廖飞
教师的职业功能定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是教师职业的首要任务
今天,世界各国教育都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是德育的方式不同而已
加强德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1986年第40届国际教育大会强调加强三项教育:
道德伦理
纪律观念
价值教育
大会明确要求,要“通过提供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条件,来“教育青年,促进个人全面和协调的发展。”
英国
英国其他课程都是校本化,惟独德育课程自本世纪以来必须由国家政府确定和管理。
1988年颁布《国家课程》:“有德行、有智慧、有礼仪、有学问”的“四有绅士”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20世纪90年代后,英国政府教育部颁布《道德教育大纲》,制定统一的德育方案,拟定主要的德育目标或核心价值观,并规定学校进行德育教学时必须达到一定的课时,以此保证英国各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实施。
美国
1988年4月,美国教育部长贝内特在向里根总统提交《5年来教育改革总结报告》中强调:
为了使学生“增强成功的民族精神”、“富有爱国精神”,必须在“道德课”、“纪律秩序”和“勤奋学习”三个方面“取得显著改进”。
有“教育总统”之称的美国总统布什对此予以认同,他在《重视优等教育》一文中特别指出:“学校不能仅仅发展学生智力,智力加品德才是教育的目的”,
美国
美国的公立学校,也有类似我国学校的“班主任”制度的机构(叫做Honerxm)
班主任每天除要完成自己教学任务外,还有管理学生的“硬任务”,如学生注册、考勤、身体及心理状况、组织参观、旅游、与学校和家长联系等
在思想教育方面,美国小学注重基本品德训练:
常用语言行动的社会准则
家中的行为准则
有关文化的社会准则
对领导和政府应抱的态度……
美国耶鲁大学励志名言
①不要想太多,定时清除消极思想。②学会忘记痛苦,为阳光记忆腾出空间。③敢于尝试,敢于丢脸。④每天都是新的,烦恼痛苦不过夜。⑤面对别人的优秀时,发自内心地赞美。⑥做人最高境界不是一味低调与张扬,而是始终如一的不卑不亢。
日本
1987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培养年轻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强健的体魄和丰富的创造力;具有自由、自律和公共精神。”
1989年,日本召开“加强道德教育全国大会”,提出“德育工作是关系日本21世纪命运的关键,德育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首位。”
1991年,日本政府颁布新的《大学设置基准》,提出“培养博大精深的素养、综合性判断能力和丰富的人性。”
2000年12月《我们期望的教育改革》:小学开设《道德》课,初中开设《人类科》,高中开设《人生科》,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同时要让全体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中国教育价值取向
中国东方文化特征:以儒家思想传统文化为主
——修身、齐家、治天下
教育目的: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和伦理作用。
政治功能:通过科举考试,挑选国家行政管理人员,即选拔官员来实现
伦理作用:通过传授儒家伦理思想、道德教化观念来实现。
中国传统教育目的特点
看重外在的教育结果(功利目的)──做官
而不问内在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有道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执着不懈地追求,期待的就是金榜题名,一举高中。
担当德育,是教师使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