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音乐特点
摘要: 舒曼钢琴套曲 《狂欢节》热衷于在音乐中运用象征暗示, 以音乐作为富有文学性
的歌唱手段, 勾画性格素描, 在音乐中进行赤裸裸的宣泄以及精密的复调组织等成为这部作
品的主要特点。 这使得舒曼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思想在浪漫主义时期乃至整个音乐史中都是独
一无二、独树一帜的。
关键词: 舒曼 《狂欢节》 音乐特点
德国作曲家罗伯特・ 舒曼( RobertSchumann)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音乐文化史上最突
出的人物之一。 在他的钢琴音乐作品中, 小品套曲的创作占有重要的地位, 形成了他钢琴作
品结构上的一个显著特征。 他力图扩大音乐的范围和表现方法, 用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语言
精确、具体地反映现实,形成了其独特的音乐艺术特色。 《狂欢节》创作于 1833 年至 1835
年间,该作品兼具抒情性、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充满了热情、豪放的气势。更重要的
一、《狂欢节》创作背景
《狂欢节》创作于 1834 年。 30 年代的德国庸俗习气渗透到各个领域,充斥着全德国,
音乐界也不例外。 舒曼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作曲家, 为了向社会上的保守势力及一些
庸俗的只重外表技巧的艺术见解作斗争, 24 岁的舒曼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一个音
乐周刊《新音乐杂志》 ,勇敢地承担起了艺术批评的责任,锋芒直指保守的学院派和低级庸
俗的市侩艺术, 并对音乐界的庸俗习气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猛烈的抨击。他利用《圣经》中
勇士大卫的故事虚构出一个“大卫同盟” 。按他的意思,这个同盟就是具有崇高理想的先进
艺术家的同盟。 天才的音乐家莫扎特、 肖邦、 帕格尼尼以及他的妻子克拉拉等都成为了舒曼
心中的大卫同盟的盟员, 包括他虚构出的两个代表他双重性格的人物: 约瑟比乌斯和弗洛雷
斯坦。
舒曼的斗争精神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鲜明的反映, 《狂欢节》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产
生的。在这部作品里,舒曼热情地赞颂了具有崇高理想的艺术家同盟——大卫同盟的盟员,
无情地批判了带有陈旧、 庸俗习气的音乐作风。乐曲充满了狂热、 豪放的情绪,展开了大卫
同盟与陈腐音乐的斗争, 最后以大卫同盟盟员战胜庸俗文艺、 成为凯旋的英雄而结束, 体现
了舒曼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他用 《狂欢节》 这部音乐作品郑重宣布他的艺术见解,使这部作
品成为他新观点的有力实践和宣言。
二、《狂欢节》的音乐特点
舒曼钢琴作品 《狂欢节》 主要是由短小的乐曲连成的钢琴套曲, 其主要特点是赋予想象
力、表述内心细腻情感和幻想的特征。 这种特征是通过特性的旋律、 多变的节奏错综复杂的
织体等精微的笔法而达到的,这些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全部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狂欢节“四个音符的小景” 》( Carnaval: Scenes mignonnes sur 4 notes)就是有 22 首
有标题的短曲构成 (如果第 8 与第 9 曲的 “三个迷– Sphinxs”合为一首则为 21 首),“前奏”
(1)拉开狂欢节的序幕,套曲中有传统的小丑角色( 2、 3、 16 曲)、有“大卫同盟”约塞
比乌斯( 5)、弗罗列斯坦( 6)克拉拉( 11、 13)、肖邦( 12)、帕格尼尼( 17)等盟员的肖
像,还穿插了一些节日幻奇的景象, 但其形象性又能
论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音乐特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