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庄哲学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姓名:李正华 班级: 08 工业设计 1 班 学号: 0808011001 指导老师:李春娟
论文关键词: 老庄哲学 有 无 艺术审美理论 意境 艺术审美取向
论文摘要: 如果要研究中国艺术审美思想,那就离不开中国哲学,这已经成为
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在中国哲学中, 又以老庄哲学对中国艺术审美思想的影响
最大。可以说:老庄哲学是中国艺术审美十分重要的思想源泉, 不了解老庄哲学,
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人的艺术审美观点。 老庄哲学对艺术审美理论的影响、 老
庄哲学对中国艺术意境理论和老庄哲学对中国艺术审美取向的影响。
正文:
一 、老庄哲学对艺术审美理论的影响
老庄哲学是以“道”为核心范畴和最高范畴。 他们对“道”的本质属性的规
定其实也就是对美的本质属性的规定。老子认为,作为宇宙根本法则的“道”,
有两个根本的特点 : 一是“无为”,二是“无名”。在《老子》一书中开篇即谓 : “道
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后又说 : “道常无名。”他称“道”为“无
名之朴”,就是说,“道”是不能用普通语言、抽象概念和逻辑思维来把握和表
达的。
在老子看来, “道”既不是绝对的虚无, 也不是绝对的与现象界分离的精神
实质,而是“无状之状, 无物主象”, 是有与无的统一。 “无”乃道主体, “有”
乃道之用。老子说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有与无,有
限与无限,是老子对“道”性质的规定。 这个规定,其实也就是美之为美的规定。
谢林说过: 美是要在无限之中看出有限。 一切作用于人的视听感官的美, 同时又
表现出某种超出视听感官的性质。 美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社会性质, 既存在于一
定的物理时空,是实在的、有限的;同时又显现于无限的心灵时空,是经验的、
超验的。 而老子所追求的就是那种超越感官、 诉诸心灵体验、 趋于无限的美——
“道”之美或称其为“大美”。
老子哲学的光大者庄子进一步发扬了老子的思想, 他认为,用逻辑思维和抽
象概念不能把握的“道”, 却能够用形象思维和艺术形象去把握和传达它。 《庄
子・天地》 篇有一则寓言说 : “黄帝游于赤水之北, 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 还归,
遗其玄珠。 使知索之而不得, 使离朱索而不得, 使噢垢素之而不得也, 乃使象周,
象圈得之。皇帝曰 : 异哉!象圈乃可以得之乎!”在这个寓言当中,“玄珠”是
“道”的象征, 知是知性 ( 智慧 ) 的象征,“离朱”是传说中黄帝时代视力最好的
人,在这里是感官的象征,“噢垢”是语言的象征。而“象圈”即若有若无,朦
胧恍惚的样子。 寓言的意思是说, 用知性、感官和语言是得不到“道”的, 用“象
圈”则可以得到。叶朗先生认为,“象圈”就是艺术形象的象征。可以说,这是
极富见地的思想, 尽管《庄子》 一书并无明确提示, 说象圈就是艺术形象。 但是,
庄子在这里所说的“象圈”的特征, 正是符合艺术形象的特征; 或者可以说, 庄
子是在不自觉地提出了道家哲学的“美”论。
我国后来的艺术审美理论正是从这一美论的提炼、升华、明朗化和系统化。
二 、老庄哲学对中国艺术意境的影响
意境的真正思想根源正是先秦的老庄哲学。 “意境”这个词, 最早出现于王
昌龄的《诗格》。唐代诗僧皎然
美学论文李正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