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卡栽培技术
一、玛卡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
玛卡(Lepidium meyenii Walp.)又称玛卡、马卡,英文俗称MACA,为十字花科独行菜属两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分为地下萝卜状或倒圆锥形肉质根茎,长约10~14cm,直径约3~5cm,根据颜色不同可分为白、黑、红、黄等多个类型。叶片绿色,为羽状复叶,基生于根茎,匍匐于地面,叶片数为20~50,叶片长8~12cm,~。玛卡一般第一年为营养生长期,第二年才开花结籽,花期3~6月份,为总状花序。
二、玛卡为什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玛卡不仅是营养丰富的食品,也是具有多种神奇功效的药草,据现代科学研究,玛卡有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多糖、多种维生素等,此外,玛卡还含有具有特殊功效的天然活性成分玛卡烯、玛卡酰胺、芥子油、生物碱、矿物质微量元素,具有提高免疫力、改善性功能、调节内分泌、抗疲劳、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药效,在临床上可用于提高和治疗性功能、改善更年期综合症、治疗贫血、增强体力、降血脂等。
由于玛卡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特殊的功能功效,使其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在玛卡开发领域,市场上多利用玛卡“药膳两用”的性质开发各种各样的保健食品与营养补充剂,在国际上具有良好地市场前景。
目前,随着玛卡在云南的种植推广,玛卡在山区农民中具有越来越大的吸引力。由于云南高寒山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极其适宜玛卡的栽培种植,且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农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这就使玛卡的产业化发展具备了良好前景。玛卡为高寒山区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三、玛卡种植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气候条件?
玛卡原产于海拔3500~4500米的南美安第斯山区,主要分布在秘鲁中部。通过引种试验表明,云南省西北地区、滇东部分高寒冷凉地区较适宜玛卡种植,选择种植区域时其环境要求该区域土壤、灌溉水源、空气质量等应符合中药材GAP要求。其具体要求如下:
1、温度
玛卡对气候要求比较严格,年平均气温5~10,9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不超过18,玛卡生长适宜于冷凉、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环境,在云南种植适宜海拔2800~3500米,若海拔下降、气温过高,玛卡植株呼吸强度大、养分消耗多,积累不足,块根不能膨大,影响产量,同时病虫害增多。
2、水分
玛卡生长发育需要较湿润的环境,年降水量应在800~1000mm,空气相对湿度在60~80%,7~11月份土壤含水量20~30%,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影响玛卡的生长发育,最终影响产量,但水分过多,也容易引起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
3、光照
玛卡为喜强光照植物,要尽量栽培在阳坡上,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玛卡产量低、质量差。试验研究表明,在70%遮阴条件下,玛卡植株逐渐死亡。
4、土壤
要求微酸性砂质土壤,土质疏松,土壤通透性和保水性较好。最好选择排水良好、坡度小、土壤肥沃的地块。
四、玛卡幼苗在移栽前应注意哪些事项?
一般玛卡育苗由公司统一工厂化育苗,农户在领取玛卡种苗以后不要直接移栽,一般要进行一周左右时间的炼苗,炼苗主要注意以下事项:
1、苗盘摆放
种植农户领回苗以后,要摆放在管理方便的菜园或田间,要求摆放在土表,不要悬空放置,也不能置于水泥地面,如果放置在水泥地面,下面要平铺一层山基土或细碎原土,以保持水分。玛卡幼苗不宜摆放在全阴环境,要有充分的光照,促进叶片健壮,能够较快适应大田环境。
2、水分管理
炼苗期间要注意适时浇水,适当控制苗盘水分,促进根的生长。移栽前2~3天快开始控制水分,土壤含水量控制在30%左右,有利于移栽时进行分株。
3、剔除病株
检查苗盘内的玛卡苗有无病株,如发现病株应及时剔除防止传染给其它健苗、壮苗,造成损失。
五、如何栽培才能提高玛卡产量?
经多年研究表明,影响玛卡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肥料、管理、水分四个方面,而管理好坏是提高玛卡产量的最关键因素。
1、选地整地
首先选择在海边气候条件适宜、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土地相对平整,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土质通透性好,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植物(如蔓菁、萝卜、油菜、玛卡等)的耕地作为种植地。
在种植前翻犁两次,使土壤充分暴晒,风化细碎,第一次翻犁时清除杂草、秸秆,有条件时将秸秆、杂草烧成火土。第二次犁地时每亩施农家肥3000~4000千克,翻埋入土中,但不宜过深,玛卡吸收养分区域一般在20~30cm土层,结合施肥作高厢,作厢要充分利用机械,坚持有利于机械操作和前后茬的种植,提高基本苗指数。一般种植单垄双行、宽厢多行,厢宽60~100cm,沟宽30cm,厢面高度20cm,一般根据机械和种植前后确定厢面宽度,做成向阳畦。
2、移栽定植
(1)移栽时间 移栽定植的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苗龄在50~70天,叶片数6~8片时适宜移栽。具体选
玛卡栽培技术参考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