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土族地区流传的土族婚礼习俗源远流长。土族婚礼习俗是土
族人民通过与自然界的斗争和长期的生产生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土族能歌善舞,不仅表现在日常的生活中,而且就连土
族青年男女的婚礼,也是在一整套完整、欢乐的歌舞中进行的。
一、步骤
土族的婚礼, 一般分提亲、 定亲、 送礼、婚礼仪式、 谢宴等程序。
仪式隆重热烈 .
提亲 ,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决定,都得由男方父母请媒人,
向女家求婚。媒人多为男性,一般要请村里有名望的长者,或与女方
家沾亲带故的人,便于说合。提亲时,两位媒人要预备锅馍和蒸花卷
各一付、酒两瓶,并带上哈达,到女方家说亲。如果女方不同意这门
亲事,就会把礼品原封不动地送还男方。若同意这门亲事,则收下礼
物,热情招待媒人,并将空酒瓶送回,这是非常别致而明确的信息。
定亲 ,女方家同意后,请来本家各户家长,并邀请男方家的父亲或
叔父,同媒人一起来商量定婚。男方需带两包茯茶、三瓶酒、一条哈
达、两付馍馍,作为吃喝礼。并送给女方家父亲一包茶,母亲一件长
衫料子。同时送一部分财礼。在议礼过程中,女方家开始故意要很多
彩礼,这时,媒人和男方家父亲或叔父,向女方家的长辈频频敬酒,
说好话,使彩礼的数目降到最合适的程度。
送礼 ,定亲后,男方家请媒人给女方家分期分批送礼。但主要的彩
礼要在办喜事前三个月送毕,以使女方缝制衣服等。彩礼分干礼、衣
料和首饰,也有全部送线的,衣料由女方自己选购缝制。按土族传统
习惯,在未娶亲前,女婿不到女方家去。现在逢年过节,不仅要去,
还要给女方家人分别送礼物。
选吉日 ,土族婚嫁,多在每年正月举行。大约在一个月前,先由男
方举行择吉日仪式。土族称婚宴为 " 霍仁 " ,择吉日称 " 砣让霍仁 " ,即
首宴。参加择吉日首宴的,有女方父亲、叔父或哥哥等人,男方也对
等地请人赴宴,加上媒人,约有七八个人,共同请神择吉日。
娶亲 ,在娶亲的前一天,是女方家的嫁女宴,土族称 " 麻择 " 。女方
本家各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送来礼物。女方家设宴招待,并摆
嫁妆,当众一一交待男方送来的彩礼,缝制了多少件(套)衣服,以
及女方家的陪嫁,等等。这时,姑娘要哭嫁,哭嫁词委婉动人,感谢
山神、土主、父老、乡亲、父母、哥嫂、姐妹的养育之恩和深厚情谊。
二、婚礼习俗
结婚前一天,男方在下午请两名能歌善舞、 能说会道的 " 纳什金 "( 即
娶亲者 )带上娶亲的礼品和新娘穿戴的服装、首饰,拉着一只白母羊
( 象征着纯洁和财富 ) 到女方家娶亲。此时,女方家故意不给纳什金开
门,并由阿姑 (年轻女子 ) 唱起悦耳的 " 花儿 " ,让纳什金对歌,还从门
顶上向纳什金身上泼水, 以示吉祥。 直到阿姑们被唱得无歌以对或者
是娶亲人词穷时,女方才肯开启大门将纳什金邀至家中。
随后由新郎向岳父母敬献哈达,拜神佛,礼毕上炕喝茶、吃饭。
此时阿姑们拥挤在窗口唱起婚礼曲, 气氛热烈欢快, 紧接着阿姑们冲
进屋里拉起娶亲人到庭院或麦场上去跳 " 安昭 " 舞。整个婚礼一直进行
到深夜才结束, 其间所涉及歌舞的种类近二十种, 一场土族人的婚礼
就是一次优美的歌舞盛典。
第二天天亮前,新娘经过梳装打扮,头上罩上一层层五颜六色的
漂亮纱巾,上马起程。新娘的
青海土族婚礼流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