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培训材料
区域活动的概念:
所谓区域活动,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 设置各种活动区, 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
所谓活动区 ( 或活动区域 ) 就是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
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如把活动室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把幼儿活动材料按类别分别放人这些
区域,并设有屏障构成若干个相对固定的半封闭区域。
区域活动的方式:
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
。 教师重点在某一个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内容, 其余的幼儿或
者在其它区域作自己喜欢的事, 或者按教师预先提出的要求复习 (包括应用 )以前学习过的内容, 然后交换。
。其因指导思想的不同分为三类: (1) 考虑到集体教学不容易满足
不同幼儿的需要,故在集体教学之外,利用幼儿的其它自由活动时间,在相关的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
幼儿作些必要的辅导; (2) 有些内容的教学 (如有些主题活动 ) 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或补充才能完成,才能
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和应用; (3) 有时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师只能在课
上演示,课后把操作材料投放到有关的区域,让幼儿自由操作。
。 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 爱好选择活
动的内容、材料和玩伴,通过游戏和自由交往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有关经验。
比起正规的教育活动,区域活动以其组织形式的灵活、活动内容的丰富,有力地推动着幼儿教育朝着多样
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有利地促进了新《纲要》有关素质教育的贯彻与落实。
活动区域的创设:
(一) 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一是树立一个积极向上、比学赶帮的班风。
二是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气氛。
(二) 收集、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
1. 利废利旧,安全卫生。
2. 给予的材料应丰富多样,能激发幼儿动手动脑。
3. 物质材料的投放应考虑可变性。
物质材料的可变性受幼儿年龄特点、季节特征、教育目标、时代节拍的影响。
年龄特点: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对规则理解较差,控制能力弱,社会性发展不够,因此,小班
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以成品为主,半成品为辅,设置幼儿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主题,如娃娃家等。中班幼儿以
其认识能力及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手部动作的灵活性较小班强, 对扮演角色感兴趣, 游戏逐渐走向集体化,
所以中班活动区的材料在借助成品材料的基础上,还应多增设一些半成品的材料,使幼儿能使用这些材料
做出简单的物品来。同时应增加活动区的种类,如商店、理发店等,培养幼儿的自由交往能力。大班幼儿
已开始形成抽象逻辑思维, 智力活动的能力发展也很迅速, 她们可以通过事物的表象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因此在物质此案料的投放上应更丰富、更多样。其一,增加有一定动作难度的半成品材料,使幼儿在积极
开动脑筋后能做出比较复杂的物体。其二,投放可供幼儿动手操作的实验材料,如磁铁、天平等科学操作
材料。
季节特征:比如春天可在种植区让幼儿播种,观察种子发芽过程,养蚕、养小蝌蚪,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
等。夏季天气炎热,植物茂盛,可准备各色橡皮泥制作瓜果,提供纸张,让
区域活动的概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