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秋水》《非攻》
课题序号 必修三专题四 授课班级 12 级综合班
授课时数 课时 授课形式
教学设想:
两篇文章在苏教版中安排在“寻觅文言津梁・ 融会贯通” 板块,编者的意图是通过这两文让
学生自学、自练,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其实,作为自读安排是可以的,至于“融会贯
通”就谈不上了,因为并非有了前面几篇文言文垫底,到这里就能完成两文的阅读理解了。
所以指导阅读时,还需要老师作必要的补充讲授。
目标要求:
1、了解庄子、墨子及他们的文章特色。
2、接受陌生文言文阅读,学会使用工具书,自己解决问题。
3、学会合作学习,相互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4、理解两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表现出的哲理。
第 1 教时
要点:重点解决第一篇。
过程:
一、导入(学习要求)
二、简介庄子及《庄子》著作特点。
庄子: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为道家学
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 。中学课文里,来自《庄子》的文章有《秋水》 、《庖丁解牛》 、
《逍遥游》。庄子的文章常常表现出高度辨证的味,哲学的味,顺应的味,无为的味;当然
他的相对主义常常也是被夸大的。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庄子的思辨
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作《庄子》 ,现存 33 篇。《庄子》散文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
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 变化无端,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
诗意。 庄子的文章喜欢形象地论述道理, 有的用比喻说理,有的用类比说理,有的用寓言说
理,有的用象征说理。
)
三、朗读课文两遍 注意读音:涘( sì) 渚 (zh ǔ 伯( bó)
四、同学之间合作完成文本上的词句解释,完成后再翻译文章。
五、学生交流词句解释,老师给以修正
时至:按时令来到。
百川灌河:很多河道里的水都流注到黄河里。 (注意“河”的专指性)
泾流:水流。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 (“辩”同“辨” )
河伯:黄河之神。
尽在己:全都在自己这里。
北海:北面的大海。
东面:面向东。
旋其面目:转过脸来。
《秋水》《非攻》 第 1 页 共 3 页
望洋向若:仰视对着北海。 (注意“望洋” ,不能解释成“望着海洋” ;望洋兴叹:望洋,抬
头向上看的样子。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 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
够,感到无可奈何。 )
野语:俗话。
闻道百:懂得很多道理。
莫己若:没有人如自己的。 (宾语前置)
少仲尼之闻:看轻孔子的学识。 (“少”,意动用法)
轻伯夷之义:轻视伯夷的义道。 (“轻”,意动用法)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现在我看到你无边无际。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长久地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了。
六、指名翻译并解说寓言含有的道理。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 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 河面宽阔波涛汹涌, 两岸和
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欣然自喜, 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
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
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 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 “俗语有
《秋水》《非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