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双龙巷历史(精选).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讲一条小巷,其实是讲居于巷子里的人。他们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决定着小巷的温度和表情。
讲双龙巷里的人,先让时光倒流千年,从宋朝赵家兄弟讲起。
双龙巷因宋太祖、宋太宗而得名
相传唐末有读书人陈抟,隐居华山得道成仙。有一天,陈抟下山云游,遇到一逃难汉子。汉子肩挑两箩筐,一头坐一小孩。陈抟一见笑得坠落驴下。行人问他何故,陈抟说:“我道天下无真主,一挑担着两盘龙!天下自此定矣。”他给了逃难汉子一些银两,叮嘱他好好抚养俩孩子。
这汉子不久来到开封,举目无亲,只好在鸡儿巷的破庙里住下。时值寒冬,夜里俩孩子冻得哇哇直叫。汉子生火为孩子取暖。庙里和尚梦见有火龙飞入庙内,惊醒后对汉子说,你的孩子是龙……
这位逃难汉子叫赵弘殷,俩男孩,大的名叫赵匡胤,小的叫赵光义。赵匡胤成宋朝开国之君,他过世后弟弟赵光义继位,也当了皇帝。一条小巷走出了两位真龙天子,成为“龙潜之地”,人们遂将“鸡儿巷”更名为“双龙巷”。
作为双龙巷街名由来,这个传说代代相传,以至于历代都有记载。
明代《如梦录》记载:“双龙巷,宋太祖、太宗旧居之地。”明代《飞龙传》等通俗文学中也曾提到这条小巷。据《开封市地名志》记载,“双龙巷”又称寿昌坊,自宋沿用至1935年,双龙巷与鸿影庵街一起改称法院东街。1937年,小巷又恢复原名双龙巷。
开封民间常将双龙巷冠以“开封第一巷”,原因是一条巷子出了俩皇帝,且这俩皇帝是大宋文明肇始者,所以当地学者甚至讲:千年大宋文明,开启于这条小巷。而一个巷名持续千年之长,在开封独一无二,称为“第一巷”,也是名副其实。
因小巷出了俩皇帝,后人在巷中立了两尊龙头石雕,以示纪念。2012年8月中旬,记者在双龙巷西头路北一民居外墙上,看到嵌在墙体上的龙头,有篮球大小,形貌生动。开封民间文化学者付保军道:“相传是清代所塑。本来有两个龙头,另一个不知去向。”
付保军道:“双龙巷西口,老辈子传说建有牌坊,后被拆。1982年,驻开封部队在双拥活动中,给双龙巷建了座朱柱灰顶牌坊,双龙飞盘其上,气度不凡。2000年左右被拆除。”
传说无从考究,也无须深究。但手抚石雕龙头,让人有诸多想象。或许这500余米小巷,是条通道,能穿越回看千年宋都的无限风光!
北宋经9帝168年,是在开封建都时间最长、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个王朝。赵匡胤在位18年,赵光义在位22年,经过他们40年的努力,东京人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成为当时全世界第一大城,孕育出璀璨的文明高峰。
民国名流曾扎堆居住双龙巷
宋之后,朝代更迭,双龙巷失了记载。直至明代,开封人史可法居于此,原本可以大书特书,但黄河的一次任性,让其故宅荡然无存。
到了民国,双龙巷再度热闹起来。
老门楼里头,顺着五六个台阶才能上去的高门槛后边,多是三进或多进四合院,进进出出的,有政府高官,有学界文化界精英。小巷子里有三四所名人故居,夹在其中的学校,是当年开封最贵族的女校。
名校名人,为何在此扎堆?
中原工学院建筑系教师朱兆阳,从小在开封老城区长大,他痴迷于开封名人故居,曾用半年多时间,对开封二十余处名人故居做了细致梳理。
他认为:“结合开封城市历史地图,开封名人故居空间分布有以下特点:一、名人故居大多数集中在老城中心,这是开封传统富人区。二、名人故居多分布在政府机构附近。民国至解放初,政府机构集中于省府前

双龙巷历史(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kuan1431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