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谈谈《雍正王朝》里的八爷(一)
遥想第一次被《雍正王朝》的八爷秒到,是见了他身着一件紫罗兰红团纹紧身的大襟安静地扎身书堆的样子,心便窸窸窣窣地动。老九老十不断地抱怨老十三他们出任江苏钦差的事,八爷只是随意地看书,间或抬头看两个弟弟一眼,那样的从容就秒到我鸟!直到老九老十都骂完了,他缓声问,“那上百万的灾民过冬怎么办?”九爷忙拦住莽撞的十爷,玩笑道,“八哥,收起你的菩萨心肠吧...”,请这两个弟弟吃冰镇西瓜降降火儿,这才不徐不疾地道,“信是可以写的,只不过要派绝对的亲信去送。”尽管最后,他们的信仍是被截下了,可我喜欢他这样的从容不迫,温吞而带着倾听的耳朵,慢慢地周详地考虑全局,做出最后的决定。在我看来,那样的风雅着实是代表着皇家的风范的,就是损了谁的利益,对着那样温吞的神色,谁也生不起气来。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个道理,老八深谙。
八爷一向是个谨慎得体的,这一点剧集中有多处细节可考。就是在四爷的府上,弘时出天花那次,太子都不愿管,他却领着几个弟弟守了半夜,之后还不忘给凌太医塞了银票;侄儿脱险后他们便不再停留...相比于太子的不上心不尽心,八爷的举动无疑是暖心的。甚至到了康熙爷亲自过问,太子才傻不愣登地道,“我现在派太医去看。”康熙爷叹了一声,“等你现在在派,岂不晚了?”太子实在不是个扶得起的,自己更是不知惜福,日后的倒台实也怨不得人。
不过我私底下一直以为,我们这位八爷虽是长了一副七窍玲珑心,只怕心底里还是希望后世子孙安安乐乐过活的。八爷要争这江山社稷,若说是为了国家百姓,就扯淡了,大部分还是为了自己,为了家族。八爷府里,小世子不管不顾地疯跑疯玩,胡管家是无论如何也追不上,甚至,小世子就那么被一干大人藏在身后护着了,这些大人,也曾是饱读诗书之人,难不成个个这样昏碌无用?只怕八爷自己也是对小世子的学业睁只眼闭只眼,做做严厉的样子罢了。小孩子的童年,还是要呵护的,老八自己童年时便是慎言谨行,实在是深知其中的苦楚,对于孩子,多少纵些;再观四爷府里的小世子,请了邬思道做先生,那可是背不齐书来,饭都不能吃的!老八与老四是废太子后争储最为强劲两支主力,但从孩子的教育就能看出,这位八爷有些时候还是硬不下自己的心肠,而四爷果真是事事都有自己的打算。叹一声,那一场贤王梦,只怕做的太深,自己也信的很...
八爷党内最有权势的那几个人,除了首脑老八以外,实在是难成事的,只有老九还深沉些,老十就一直是给人做陪衬的,憨的很,好在从剧里看着也没存多大坏心眼,倒是一心一意向着八哥的,九爷是八爷党里的财团啊,娘家人那头也是有财有势的,是个体面的主儿,一笑一动里都自有深意,倒不像老十,实打实的直肠子,当街鞭打朝廷命官这样的事也做的来,虽说这其中只怕也有九爷的煽风点火,然九爷本人实不会做出这样事来。
记得老十这个顽主儿在四爷追账那时段对着四哥发问,“哪里听说儿子用了老子的钱还要还的?”弄得四爷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之后更是一叠声责骂“浑人浑人浑人”!只怕康熙爷也很明白十儿的粗性,撑死了不过是个将才,康熙治家最严,但凡换了个人做了这样的混事,大概不会宗人府圈禁半年便了。
说是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对于帝王家这些阿哥们,是儿子又是臣子,便更要小心翼翼亦步亦趋。这个冬天来得似乎早了些,一废太子弄得举朝人心惶惶。老十不知从哪儿弄来个山人,放言追捧八爷,所有人都兴致昂扬地听着乐着,老八便那么一袭云龙纹裘皮边镶缘的袄子站在树下,那一树的白花哟,更是衬得这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只怕老八心内也是赞同山人的话的,他朝思暮想的不就是这个结果么?可大位未定,他又能如何?只能冷眼看着叫人押进深宫,偏生不懂事的老十还遮着拦着,这是老八第一次当着众人的面儿与这位性子暴烈的十弟起了冲突,仍旧是温吞,只脸上有了怒色。“同什么人打交道不好,要同这样的人来往?!”老八始终是清醒的,只可惜没有调教出像十三那样的人才。勿论是试探还是如何,他终是将山人绑进深宫,交由皇上。尽管最后的最后,还是逃不过最坏的结果...
只这位山人还成就了十四这样一个一直伺机而动的。一废太子后的举荐不欢而散,众阿哥到了乾清门,以八爷党其中的几位阿哥与太子党中的老十三吵了起来,最终十三十四打了起来。这其间八爷一直被九爷十爷拉着,还在温吞而焦急地喊,“拉开他们,老九老十你们不要拦着我。”笑~这明显的是收买人心,撇清干系的段数了(八过八爷你做啥我都喜欢哈~特此表明),九爷十爷自是不听,尤其老十还乘着混乱踢了十三一脚。果真是从小被宠坏了的,空有一身蛮力与皇家的高贵血统外,所思极少,还像个孩子似的混闹...笑~当时看到这里实际很为十四的冲动血性感慨,岂料之后变了良多,唏嘘不已。
实际却一直知道他们在相互利
谈谈《雍正王朝》里的八爷参考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