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隙第三十六
【题解】
仇隙,指仇怨、嫌隙。本篇记述各种结怨的故事,点明结怨的起因、报仇的经过、结
果等。其中一些条日反映出古人对仇怨所持的道德观念, 例如古人认为杀父之仇, 不共戴天,
父仇必报,否则不孝,第 3、4 则就是抽刀报父仇的事例。有一些条目记下了公报私仇的小
人行径,如第 1、 5 则。还有以个人好恶恩怨而欲置人于死地者,如第 2、 8 则。这些内容
也能反映出那个乱世的人情世态。
( 1)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 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礼①。 后秀为中书令, 岳省内见之,
因唤曰:“孙令, 忆畴昔周旋不?” 秀曰:“中心藏之, 何日忘之②! ”岳于是始知必不免。
后收石崇、欧阳坚石,同日收岳③。石先迭市,亦不相知。潘后至,石谓潘曰:“安仁,卿
亦复尔邪?”潘曰:“可谓‘白首同所归’。”潘《金谷集》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
所归④。”乃成其谶⑤。
【注释】
①绿珠:石崇的爱妾,善吹笛,根漂亮。孙秀曾派人向石崇索取绿珠,石崇不肯给。
孙秀怒,矫诏逮捕石崇。潘岳:字安仁,曾任给事黄门侍郎。孙秀诬陷他和石崇追随淮南王
等作乱,夷三族。
②“中心”句:引自(诗经・小雅・隰桑),这里指心中存着这件事,哪一天能忘记。
中心,心中。
③欧阳坚石:欧阳建,字坚石,是石崇的外甥。
④“投分”句:大意是,我希望寻找坚贞的知己,友情始终如一,同生共死。投分( f
n
è),志向相合;知交。石友,比喻象金石一样坚贞的朋友。
n
⑤谶( ch è ):预兆;预言。
【译文】
孙秀既怨恨石崇不肯送出绿珠,又不满潘岳从前对自已不礼貌。后来孙秀任中书令,
潘岳在中书省的官府里见到他,就招呼他说:“孙令,还记得我们过去的来往吗?孙秀说: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潘岳于是才知道免不了祸难。后来孙秀逮捕石崇、欧阳坚石,同
一天逮捕潘岳。 石崇首先押赴刑场, 也不了解潘岳的情况。 潘岳后来也押到了, 石崇对他说:
“安仁,你也这样吗?”潘岳说;“可以说是‘白首同所归’。”潘岳在《金谷集》中的诗
写道:“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这竟成了他的谶语。
( 2)刘玙兄弟少时为王恺所憎,尝召二人宿,欲默除之。令作坑,坑毕,垂加害矣。
石崇素与玙、琨善,闻就恺宿,知当有变,便夜往诣恺,问二刘所在。恺卒迫不得讳①,答
云:“在后斋中眠。”石便径入,自牵出,同车而去,语曰:“少年何以轻就人宿!”
【注释】
①卒迫:同“猝迫”,仓猝,突然。讳:隐讳;隐瞒。
【译文】
刘玙兄弟年轻时是王恺所憎恨的人,王恺曾经请他们兄弟两人到家里过夜,想要不声
不响地害死他们。就叫人挖坑,坑挖好了,就要杀害了。石崇向来和刘玙、刘琨很要好,听
说两人到王恺家过夜,知道会有意外,就连夜去拜访王恺,问刘玙刘琨兄弟在什么地方。王
恺匆忙间没法隐瞒,只得回答说: “在后面房间里睡觉。”石崇就径直进去,亲自把他们拉
出,一同坐车走了,并且对他们说:“年轻人为什么这么轻率地到别人家过夜!”
(3)主大将军执司马愍王,夜遣世将载王于车而杀之,当时不尽知也①。虽憨王家亦
未之皆悉,而无忌兄弟皆稚②。王胡之与无忌,长甚相昵③。胡之尝共游,无忌入告母,请
为馔。母流涕曰: “王敦昔肆酷汝父,假手世将。吾所以积年不告汝者,王氏门强,汝兄弟
尚幼,不欲
世说新语译文仇隙第三十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