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孙明鲁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个为民”体现了我们党立
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和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地位观、 利益观的
现实要求。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忧患意识。
我们党成立 90 年了,历经了革命、建设与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
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在世情、国情、党
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
前。在战争年代, 共产党人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而在和平建设、改革开放时代,
共产党人则面临的主要是权力、 地位与利益的考验。 应该说大多数党员干部经受
了这些考验, 但也有少部分人在考验面前吃了败仗。 历史和现实表明, 一个党执
政久了,就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倾向,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容易滋长既得利益,
失去生机与活力。因此,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加强学习,认真思考,是不是真的
懂得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能不能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 是不是始终保持着
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永远不脱离群众?说到底就是能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地位观、利益观。在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样化,并且对党员干部的
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党员干部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履行职责,努力为人民掌好权。
中国在传统上是一个“官本位”社会,“学而优则仕”、“升官发财”等观
念根深蒂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达到权为民所用,必须要打破这些旧思想、旧
观念。为此,党员干部要从根本上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权力是从哪里来的。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任何一个领导干部,不管是由选举
产生的, 还是由上级委任的, 都是受人民委托或授权的, 决不单纯是上级领导的
欣赏与恩赐,也不完全是因为个人有能力、有才干。第二,如何正确行使手中的
权力。邓小平曾说,“领导就是服务” ,形象地表明权力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
掌权只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 用权就是要为在 “七
一”讲话中指出: “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
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 “我们党除了人民的
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同志之所
以得到人民群众的颂扬与怀念,就是因为他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作为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实意为人民谋
利益。当然我们说执政为民、 与民兴利, 并不否认党员干部拥有合理合法的个人
利益。但这种个人利益要以不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为前提。第三,如何看待进退
升降。当干部、做领导都会碰到这个问题,一定要正确对待。如果得到提拔重用
首先感到的应该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责任更大了, 因为权力就是职责。 如果因
工作需要调整岗位,更要相信组织、相信群众,在新的岗位上安心工作,争取更
大进步,切不可怨天尤人,无端发泄。如果因自然规律而退出领导岗位,更要顺
其自然,心态平和, 做到功成身退、 保持晚节。 切不可心态失衡, 心存侥幸,“搭
上最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