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掌握运动副、运动链与机构的概念及其区别,运动链自由度的计算及确定成为机构的条件; 熟悉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教学要求
重点:运动副、运动链与机构的概念;运动链自由度的计算及确定成为机构的条件。 难点:自由度计算中应注意的几个特殊问题;正确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
§1-1 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与目的§1-2 运动副、运动链与机构§1-3 机构运动简图§1-4 运动链自由度计算及确定成为机构的条件§1-5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与目的
1、掌握确定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条件
2、能够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3、了解机构的组成原理
运动副、运动链与机构
一、平面运动构件的自由度
自由度:构件具有独立运动的数目。
平面运动构件具有三个自由度,有三个独立运动。
约束:对独立运动的限制。
二、运动副
1、运动副:两构件间组成的可动联接(既保持直接接触,又能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
2、运动副元素:参加接触构成运动副的表面(点、线、面)
3、分类
根据构件间相对运动:平面运动副、空间运动副
平面运动副:高副:点、线接触(2个约束,1个自由度)
低副:面接触(1个约束,2个自由度)
平面低副:转动副:两个构件间只能作相对转动的运动副;
移动副:两个构件间只能作相对移动的运动副
平面高副:齿轮副、凸轮副
空间运动副:螺旋副、球面副
运动副、运动链与机构
运动副、运动链与机构
三、运动副的表示
转动副:
移动副:
运动副、运动链与机构
齿轮副:
凸轮副:
运动副、运动链与机构
四、构件(杆)的表示
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运动简图:用规定的符号和线条按一定的比例表示构件和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并能完全反映机构运动特征的简图。
机构运动简图与原机构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特性。
绘制步骤
1、从原动件开始,按运动传递路线,分析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关系;
2、确定各运动副的类型、个数;
3、确定与运动有关的几何尺寸;
4、选择一个能充分表现各构件运动情况的视图。
5、选定恰当的长度比例尺
第1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