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素质的地方电视台记者剪辑意识浅议
[摘要]:电视台的新闻记者的工作是和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新闻记者会向人们报道每天发生的各种事件,让人们及时了解到身边的人和事以及这个世界的变化。剪辑意识是电视台的记者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质,也是直接决定新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将对基于职业素质的地方电视台记者的剪辑意识展开浅议。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记者剪辑意识素质
一、地方电视台记者的画面编辑意识
地方电视台记者的画面编辑意识是记者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画面的编辑是直接以受众心理为导向的,受众的心理需求直接决定着新闻的传播活动,记者在进行画面编辑时需要严格的以受众的心理需求为参照。例如:受众群体对于新闻事件始终有真实性需求,受众都希望通过新闻报道能够真实与客观的了解到事件的梗概,如果新闻报道对于事件的情节加以掩盖或者扭曲,或者报道中加入很多主观的不必要的个人情感,这样的新闻直接会引起受众的反感,新闻传播的效力会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到新闻的传播活动。
受众群体除了具备普遍的心理需求外,随着新闻产业的不断发展,受众对于新闻的接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受众的审美能力在不断提升,对于新闻的心理需求也在产生变化,想要更好的满足受众的需求,地方电视台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编辑意识。要深入挖掘受众心理的变化,捕捉到什么样的新闻能够更好的吸引他们的目光,然后在编辑创新中加以实现。
了解了受众对于新闻最普遍的心理需求后,在新闻画面编辑创新上就有了参考依据,在画面编辑过程中,对于新闻内容的选择和整合上首先应当有改善。新闻题材的选择尽量贴近受众生活,能够让受众产生共鸣从而激起他们内心的情感,这是最直接的提高新闻传播率的途径。其次,在新闻整合时一定要尽量还原事实,让事件以其真实面目在受众面前呈现,这样才能满足受众的对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需求。电视新闻在表现形式上应当有改善,避免一以贯之的平铺直属,表现形式上如果能够更鲜活、更富有趣味性,这将能很大程度激起受众的兴趣,也能让新闻传播更广泛。
二、地方电视台记者画面语言驾驭能力
对于地方电视台的记者而言,语言驾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有的新闻现场容易出现记者的采录过程繁荣拖沓,记者的问话兜兜转转但就是不能进入主题,进入主题后对于事件的核心内容把握也不够准确,记者的语言贫乏,语言驾驭能力欠佳,这就容易造成后期制作的新闻主题不明确,缺乏针对性,新闻整体的价值不高。针对这样的现象,记者应当有所改善,首先要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的语言驾驭能力,同时,对于现场要有更好的控制能力,应当在采访前就详细制定采访计划,对于人物的提问要事先设计好,最好能够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人大多来自不同的生长环境,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知识文化水平,价值观与思维模式也会不一样。对于被采访人物间的差异,记者要善用语言的智慧,采取恰当的语言提问与沟通,这样才能达到采访的效果。例如,对于比较内向并且不善沟通的受访者,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问话尽量简单温和易于理解。对于喜欢侃侃而谈的受访者则要适当控制他们的话语,尽量引导他们说对于呈现事件有帮助的话,尽量让采访变得有价值。
此外,采访现场难免会发生各种大大小小的失控状态,想要让采访顺利的进行,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现场控制能力。首先,记者要提高自己的洞察能力,对于现场出现的异常现象要提升警觉,一旦看到有事情发生立刻采取相应措施。其次,对于现场的控制很大程度在于对于受访者的把握,要时刻留意受访者的情绪变化及反应,如果受访者出现情绪失控或不太愿意配合的状况要及时进行调整,可以稍事休息再来继续采访过程。
三、地方电视台记者基本功:善于选择和运用同期声
想要提升地方电视台记者的基本功,善用同期声无疑是很好的锻炼途径。嵌入式同期声采访最大的特征是能真实对现场进行记录,因此,记者在采访时营造和谐的采访氛围是十分重要的。记者要时刻留意事件中主要人物的情绪变化,很多时候人物的陈述和表达对于事件的还原有很直接的作用。记者应当让他们尽量放松,对于过于敏感或尖锐的问题应当适当做铺垫,并且问问题时尽量采用更温和的语言,体现对于事件中人物的尊重。好的采访气氛才能让整个采访过程较为放松,才能让人物更松弛与坦诚的表达自己,才能最终达到真实与细致的呈现现场的效果。
此外,嵌入式同期声的后期剪辑也是很考验地方记者基本功的部分。在进行剪辑时,首先要能完整的表达整个事件,同期声由于具备良好的画面感,能够很生动的体现出现场,很多时候剪辑人员会过多留意于那些生动的画面,剪辑出来的效果很生动鲜活然但连贯性不够,整个采访内容变得有点支离破碎,这是首先应当避免的。剪辑的内容首先要能体现事件的完整性,剪辑后能够使新闻的连贯性强并且逻辑突出,这样才能让观众更直观的对于这则
抗战文化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