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社会化
1920年,《孟买自然历史协会》期刊报道了一位豹孩的故事。大约1912年,阿萨姆邦附近北卡查尔山一只雌豹偷走了一个男婴,三年之后人们再度找到男孩并确认了他的身份。当时,这位豹孩四肢着地行走,其奔跑速度超过了成年男子,他还能够快速敏捷地躲开矮树丛和其他障碍物,他的膝盖长着厚厚的老茧,脚趾严重变形,与脚背呈直角状态。他的手掌、脚心和拇指都覆盖着坚硬的角质皮
当他第一次被捕捉到时,他对任何人不断地用嘴咬,同时手脚相加试图摆脱束缚。当他回归家乡时,村子里的家禽只要处于他的活动范围内,很快就会被他用手撕碎吃了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发现了一对由母狼抚育的女孩,大的约七八岁,取名卡玛拉;小的约两岁,取名阿玛拉。她们被送入了孤儿院。刚被发现时,她们的行动像狼,四肢行走,昼伏夜出,吃东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咬,不会说话,不穿衣服,不让人给她们洗澡,也不爱接近人,叫起来像狼
阿玛拉被收养11个月后死亡,七八岁的卡玛拉智力水平只相当于6个月的婴儿。长期训练两年后她才能直立,13岁才能独立行走,但在快跑时,还要用四肢,直到17岁死去时,仍然没有学会说完整的话,当时心理水平相当于两岁儿童
1937年,乔治·马兰兹在土耳其西北部布尔萨市一家精神病院进行采访时,意外地遇到一个声称与熊生活多年的女孩
当时猎人在靠近亚达那市附近的山林中射死了一头母熊,之后他们被一种类似“甲醇”的气体攻击,当他们醒来时竟发现攻击者竟是一个女孩,她的声音、习性和体态动作与熊十分相似
她拒绝吃煮熟的食物,睡觉时躲在房间里昏暗角落的垫子上。最终调查表明,14年前附近村庄有一个两岁的孩子失踪,由此推测很可能已死的母熊收养了这位女孩。她的“母亲”正是那头死亡的母熊
在俄罗斯当地卫生保健人员的营救下,一位7岁的男孩成功脱离其母亲的虐待。他的母亲一直将他和一群鸟关在一起饲养,这个男孩被关在两间卧室的房子中,那里看上去却更像一间大型鸟巢
记者采访其中一位营救人员加利娜·沃尔斯加娅时,她说,“男孩的31岁母亲就像鸟儿一样喂养儿子,虽然她从不对儿子打骂,身上没有任何受伤迹象。但是她从未与可怜的男孩说过话,而他只能与朝夕相伴的鸟儿沟通,他只会叽叽喳喳地叫,当人们听不懂他说话时,心急的男孩便会像鸟儿一样挥动着自己的手臂”
奥克纳·马拉娅出生于1983年11月,当1991年发现她时,已是一个野性十足的孩子,她小时候一直与狗相伴。她的身上具备着狗的许多习性,却不懂得如何说话。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 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