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第一章:食用本草的历史沿革
食用本草学是研究食物(包括可食性药物)的性能,主治和应用的一门应用学科。
战国时期,中国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东汉时期,产生中国第一部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
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孟冼,编著了著作《食疗本草》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第二章:食用本草的分类
、蚌蛤龟鳖类、
第三章:食用本草的性能和作用
食用本草四性五味
四性:寒,热,温,凉
五味::香菜,葱
:番薯,南瓜
:梅子
:苦瓜,蒲公英
:紫菜,鱼,虾
食用本草的作用
预防作用,滋养作用,延缓作用,治疗作用
食用本草的应用配伍
相须配伍: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食物配方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相使配伍: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食物配合应用,以一种食物为主,另一种食物为辅,能提高主食物的功效。
相畏配伍:一种食物的不良作用能被另一种食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配伍:一种食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食物不良作用而使其原有功效降低。
相反配伍:两种食物合用,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从而形成食物配伍禁忌。
食用本草应用禁忌
生冷:冷饮、冷食、大量的生蔬菜和水果
黏滑:糯米,大麦,小麦等所制的米面食品
油腻:荤油,肥肉,油煎,炸食品,乳制品
腥膻:海鱼,无鳞鱼,虾,蟹
辛辣:葱,姜,蒜,辣椒,花椒,韭菜,酒
发物:指能引起旧病复发,新病加重的食物
各论
谷类食物的通性:
谷类食物性味多甘平,少数略凉(如:乔麦,在仁,大麦)或偏凉(如:糯米),但均无大寒大热者,大都具有益胃健脾,利水除湿,止泻的功能。
粳米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利胃,除烦渴,止泻痢
【方选】:竹沥饮:竹沥2汤匙,粳米30g(炒香,以小火同研,去渣留汁)两味利匀顿服之,可用治烦渴。
第二节豆类
通性:
豆类食物包括大豆绿豆蚕豆赤豆豌豆等,多属平性,赤小豆与绿豆略偏凉,豆类食物营养丰富,均有补益气血,健脾利胃的功能。
黄大豆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健脾利水,消肿解毒
【方选】:健脾消肿散:黄豆、花生炒熟研成末,麦芽50g,研磨去渣,再加入细米糠50g,白糖50g,混合均匀,每次嚼服,米饮或温开水送下。
绿豆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主治】:热病或暑热所引致的心烦,口渴,发热,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温热泻痢,湿热疮疹,痛肿,药物中毒
【方选】:绿豆汤绿豆适量,淘净,下锅加水,大火一滚,取汤待冷,食之,可用于解暑。
第二章蔬菜类
分类
叶、茎、苔类:大多数性质偏于寒凉,具有清热除烦,解毒凉血,化痰止咳,通利二便的功效。
根茎类:以清热生津,润燥为主
瓜茄类:大部分甘凉或甘平,具有清热生津,润燥之功效。
食用菌类:具有较好的滋养补益作用
藻类:食性偏咸、凉。常用鱼软坚化结,清热消瘦,利尿等功效
第一节叶、茎、苔类
韭菜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胃、肾经
【功效】:温补肝肾,健胃提神
【方选】:韭汁牛乳汤:韭菜,生姜切断或捣碎
食用本草参考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