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导读: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共识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0 年 10 月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二五”时期(二 0 一一年至二 0 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
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
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
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
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
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们有效应对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
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
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
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
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
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
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
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
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发展。同
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
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
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
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
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
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
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
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
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
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
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
集中力量办好自己
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