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
光未然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⑵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诗歌;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掌握朗读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
【资源与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教师应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
2、以读为主: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增强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
3、采用多媒体声像手段:创设情景,提高效率。让学生在动情的氛围里,情操受到陶冶,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作品《黄河颂》
一、视频导入,营造氛围:
1、师问:同学们见过黄河吗?
(多媒体播放黄河视频,使学生既能快速领略黄河形象,又能很快进入课堂。)
导入语: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以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苍桑,它与它的人们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2、了解创作背景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今天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二乐章《黄河颂》。 (屏幕出示学习目标)
二、吟诵黄河颂歌
1、整体感知入情
(1)听读
(多媒体播放《黄河颂》视频朗诵,使学生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基础上,了解诗歌朗诵时的感情基调,为朗诵诗歌做好铺垫。)
(屏幕显示提示学生:听出感情,听出节奏、作好批注)
听完后指生说出:
你听出了什么样的感情基调?(雄浑豪迈、澎湃激昂、悲壮高亢……)
(2)自读
同学们能清楚的看到,诗歌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朗诵词部分直接提示我们诗歌要歌颂的是黄河的英雄气魄和它身上所表现出的我们民族的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板书),那么,就请同学们用你感受到的感情基调自由大声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并在(赞歌)歌词中找出哪部分是描写黄河的英雄气魄的,哪部分是歌颂黄河精神的。
2、朗读品味悟情
(1)出示“望黄河”部分(多媒体显示)问:哪些词语最能体现黄河英雄气魄,找出来,并把相关的句子读出来。教师可以‘望’为例做示范-——我认
黄河颂参考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