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青年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doc:..毛泽东青年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毛泽东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始终高度重视青年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并倾入了大量的心血。他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许多关于青年教育的思想、原则和方法,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战略高度,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青年教育的基本框架,形成了完整、系统、独具特色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并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毛泽东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发展历程毛泽东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来源其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的生活、学习和参加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在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毛泽东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经历了孕育、形成、发展的阶段。毛泽东从小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但他却非常喜欢读一些不正经的书,并从书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即书中颂扬的都是百姓的统治者,而那些写书的人,他们没有种过田,多半是出身富贵人家,他们根本就写不了种田人的书。当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毛泽东开始担心祖国的将来,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毛泽东意识到要把读书、“写书”与救国紧密联系起来。于是在小学求学期间,毛泽东就开始关心政治,“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校的墙壁上”。在这之后,毛泽东参过军,考过许多学校,并正式接受了五年的师范教育,这些经历对其的青年学生政治思想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总之,“政治观念开始确定,并且在校中得到了社会行动经验”。毛泽东青少年的求学进一步深化了他对读书目的与责任的认识。毛泽东寄希望于圣贤救世,希望青年学生以古代圣贤为榜样,树立救国、强国的远大理想,并为改造中国”而努力读书。与此同时,毛泽东还要求引导教育青年学生通过加强社会实践,获得德智体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1920年夏,毛泽东彻底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观点,他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事情,并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青年学生开展救国救民运动。在艰苦的革命奋斗中,毛泽东号召青年学生开展爱国运动,要求进步青年注意时局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情,研宄马列学说,鼓励青年学生保家卫国。在实际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把青年学生看做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鼓励国统区的青年学生跟一切反动派作斗争,通过罢课、请愿等爱国运动,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而解放区的青年学生则要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要求广大青年学生要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学会斗争经验,成为青年的模范先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进一步发展,主要的内容是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阶级观念教育。一个新的世界刚刚建立起来,国家需要大量人才,但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很少,因此,毛泽东高度重视培养造就为人民服务的青年学生。发展新青年必须要使其脱离资产阶级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毛泽东指出要“争取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从而将知识分子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新人,同时,吸收工农的子弟进入大学学习。此外,毛泽东重视青年学生的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毛泽东要求青年要“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谈到青少年培养时,毛泽东强调应培养青年人要不畏艰辛、艰苦奋斗、要积极锻炼身体。他认为青年必须锻炼身体;不能锻炼身体的人,就不配谈革命。最后,毛泽东对青年学生充满殷切期望,要求青年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基本内容毛泽东非常关注青年学生应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对此提出了很多建议,努力使青年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又红又专”的接班人。首先,使青年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毛泽东一贯坚持的正确培养目标。在青年学生时期,毛泽东就主张青年要“三育并重”、“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使自己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一师求学期间,他就严格要求自己,意气风发,积极向上,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以后中国革命实践中,毛泽东仍期望不同时代的青年学生“壮健,愉快,进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学校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予以特别关注,他提出全面发展,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指标,要求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减少上课时间,“为的是全面发展。”其次,使青年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要求青年学生必须要树立起无产阶级的政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抗大时毛泽东就要求把知识青年教育成为为工农服务,成为无产阶级的战士,要教育他们具有工农的意识。1939年,毛泽东又一次提出青年应该为社会主义而努力。建国后,毛泽东更是提出青年人要为人民
毛泽东青年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