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8
我们绝不能有个别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要使多数人能对同一象征具有同一意义,他们必须有着相同的经历,就是说在相似的环境中接触和使用同一象征,因而在象征上附着了同一意义。 16
我想辨明的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乡土社会的本质。 18
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靠了概念,也就是词,却比一条直线来的复杂。他有能力闭着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这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时间爱你的选择积累。 21
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 22
在定型生活中长大的有着深入生理基础的习惯帮着我们“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的工作节奏。记忆是多余的。 26
在一个常常变动的环境中,我们感觉到自己记忆力不够时,方需要这些外在的象征。从语言到文字,也就是从用声音来说词,变到用绳打结,用刀刻图,用笔写字,是处于我们生活从定型到不定型的过程中。 26
这样说,中国如果是乡土社会,怎么会有文字的呢?我的回答是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去是乡土性,中国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层上发生。最早的文字是庙堂性的,一直到目前还不是我们下乡人的东西。 27
在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是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们不妨将其称之为团体格局。31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二十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32
这个网络就像是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圈子中扮演不同的角色)33
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指范围的大小要根据中心人势力的厚薄而定),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34
在西洋社会里争得是权,而在我们确实攀关系,讲交情。 34
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我所谓的“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关系所构成的网络”。41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到的李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到的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49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49
在任何文化中,家庭这社群总是赋予生育之外的其他功能。
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是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的,这社群中的分子可以根据需要、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构成这个圈子的分子并不限于亲子,但是在结构上扩大的路线是有限制的。(单系的扩张,而不是) 54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假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
《乡土中国》摘抄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